爱薇小说>青春校园>[综]我们和离吧>第42章 杨门女将罗氏女(四)

“吾儿延辉在十五年前便死了。”佘太君眼底带着浓郁的失望之色,她这一生,丈夫早死,养育了七个孩子却死了一大半,看到四郎还活着,她比任何人都要高兴。但是佘太君毕竟不是普通妇人,她无法容忍杨四郎苟且偷生,无法容忍杨四郎背信弃义,伤害了无辜的罗氏女!

“四郎知道自己不孝,一定让娘很失望。但是,有生之年还能见到娘一面,四郎夙愿已了,如果可以让娘消气,四郎愿意以死谢罪。”杨四郎跪在地上,以头叩地,发出一声声清脆的声响。而一旁的杨八妹等人,无不眼露悲伤与愤怒,可是一腔的怒火对上杨四郎这副样子,却又无处发泄。只有佘太君深吸一口气,拿起手中龙头杖,便欲取了杨四郎性命!说时迟,那时快,冷眼旁观的罗氏女一把挡住了龙头杖,好在佘太君也是征战多年,娴熟武艺,而且并没有真正下定决心大义灭亲,当即便收住了势头。

“四娘,你这是在做什么?!”

“娘,请娘听一听四郎到底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罗氏女知道,如果佘太君此时杀了杨四郎,非但杨四郎的所有罪孽都一笔勾销,日后佘太君再回忆起今日的事情,亲手除去杨四郎一定会让她单方面地痛不欲生。虽然说佘太君是女中豪杰,但是杨四郎的事情,她只听罗氏女的片面之言,只要将来有一丝一毫的悔意,对罗氏女也会生下嫌隙。

毕竟是自己的四哥,一旁的杨六郎也开始劝佘太君息怒。

佘太君便让杨四郎将所有的事情从头到尾地说来,那杨四郎立即遵命,从当年金沙滩一役,他九死一生,以为自己活不了的时候被一位美丽高贵的公主救起开始说。说公主为了他三天三夜没有休息,等他醒来,公主却累的昏死了过去。说为报公主恩情,他更名改姓,照顾公主。说萧太后赐婚,他不愿意相从,公主便说如果他不娶她,那么她也活不下去了。说他曾将真相写在锦囊之中交给公主,如果公主还是愿意,那么他也无以为报,要娶了公主。

他一定是不记得了,在大宋还有一个罗氏女在等她,一等就是十五年。公主没有照顾过人,所以因为照顾过受伤的他,便累的昏死过去,于是,他认为公主是用性命相救。

大概因为银镜是公主,而她只是一个平民女子,于是公主付出的三天三夜比她的十五年还要重要。他一定是不记得了,他曾为她做过的那些事,也不记得,她是用了一生的勇气,高嫁了他天波府的四公子!

说完这一切的杨四郎也发现了大家的不同,看到为自己求情的罗氏女,于是他就明白了——在送罗氏女回来的路上,罗氏女是故意不和自己相认的。他想,她还是和以前一样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但是,这些温柔与情谊此时此刻只能成为他巨大的负担。甚至,他都不敢去看,不敢去想。

“四哥!你真是太令我失望了!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报恩的方式一定是以身相许!如果你真的不愿意娶银镜公主,何必说那些配得上配不上的话,你只要说你在大宋早已娶妻,难不成萧太后和那个银镜公主就那么犯贱,一定要你做他的女婿!”杨八妹大概是最为罗氏女考虑的人。她年幼的时候,杨四郎便下落不明,陪着她的一直是家中的母亲和嫂嫂。从感情上来讲,罗氏女比杨四郎与她更为体贴。再者,杨八妹虽然是大宋女将,却也是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在情窦初开的少女的眼底,爱情是圣洁的,不容玷污的,这一点与罗氏女不谋而合,甚至杨八妹是局外人,所以她甚至能比罗氏女更加唾弃杨四郎的背叛。

听了杨八妹的责问,杨四郎浑身一震——到底是什么让他没有说出早有妻室的事情?是什么让他口口声声只说相配的话?毕竟并不是娶了老婆的男人都是杨家将,他照样可以隐瞒身份。又是什么让他将锦囊交给了银镜?大概早在很久之前,九死一生被年轻美丽的公主救起,看着尊贵的她为自己而劳累昏死,也可能是在太后逼婚,银镜不顾性命,抛弃一切的时候,他对她萌生了感情。

“孽子啊!你怎么对得起你的发妻?!”不必多说了,一切都明了了。杨八妹或许只是说出了心中的疑惑,而这些疑惑的答案便是当年杨四郎娶了银镜的真相——他对银镜动心了。除了自欺欺人,说着冠冕堂皇的理由的杨四郎,除了懵懵懂懂的杨八妹与杨宗保,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残酷的鲜血淋漓的真相。

沉默了许久许久,杨四郎起身告退——原来大辽全城警戒,如果没有萧太后的令牌,谁也不能出城。杨四郎手中的令牌是银镜偷偷给他取来的。在送罗氏女回到宋营之后,杨四郎魂不附体,被银镜看出了一些端倪。不过杨四郎绝口不提,银镜便将他灌醉了,这才让他说出了真相。得知杨四郎想去宋营探母,虽然恼恨杨四郎欺骗了她,但银镜还是为他去向萧太后拿了令牌。可银镜也说过,天亮之前必须将令牌还给萧太后,否则一切后果都由她和宗源承担。

此时此刻,天将亮,杨四郎为了银镜必须离开。

听了杨四郎的理由,众人无不失望与愤怒,却也是无可奈何。

“娘。”罗氏女想银镜公主并非像表面上看起来这么单纯。当年杨四郎不娶,她便扬言被拒婚的话,她就羞于活在这个世上。其实她和萧太后一样,也在对杨四郎逼婚。而今时今日,她从醉酒的杨四郎嘴里知道了真相,也


状态提示:第42章 杨门女将罗氏女(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