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大唐之逍遥王>153.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

公元604年,隋文帝仁寿四年,杨广弑父杀兄登基执在江都被杀的隋炀帝在江都被杀的隋炀帝政后,又穷兵黩武征伐高丽,并大兴土木,修宫殿,凿运河,修驰道,把社会经济推向绝境。史称“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掬为茂草”。“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最终演变为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

在山西,大业十一年至大业十三年之间,农民起义达到高潮,先后有六七支起义队伍转战各地。由于李渊的姨母是隋文帝独孤皇后,深受重用,曾任刺史、太守等职位。隋炀帝即位后,因社会上流传着“李氏当为天子”的谣言,杨广对李姓官员多有猜忌,但是李渊通过以权谋私,称病放弃手中的权力,远赴太原,消除了隋炀帝对他的猜忌。

大业十二年七月,隋炀帝南下江都之前,派遣了王威、高俊雅为副将,实际上是监视李渊。于是,唐国公李渊为了逃避不必要的责难,干脆来个“金蝉脱壳”,军中之事很少插手去管理,全部都是由隋炀帝派遣而来的两员副将一手遮天。

当初,李渊答应李逍遥将李靖弄到太原军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办成,至于李靖一直在军中官职不断地攀升,完全归功于李靖自身的军事才能。李逍遥又派遣几名组织的成员让他们前去辅助李靖,使得李靖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可是王威与高俊雅两人却有些不乐意,想尽一切办法让李靖离开军营中,每次都安然无恙地度过危机。

因此,李靖与王威、高俊雅两人得矛盾传遍整个太原军。就连坐在府中的李渊都有所耳闻。他知道李靖是他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王威、高俊雅两名副将则是由隋炀帝亲自委派的,代表着两个不同利益的团体,李渊痛恨隋炀帝派人监视自己,却又无可奈何,没想到李靖的出现打乱了王威、高俊雅两人的步调,使得形式趋向于他们这一方。

此时,全国的政治格局已发生大的变化,农民起义军已基本摧毁了隋王朝的统治力量,隋朝的官僚地主也纷纷打起反隋的旗帜割据一方。太原乃是天下精兵处,隋朝自建国以来,对晋阳城军需物资的储备一直十分重视,经多年的积蓄,城中已是府库盈积,太原粮饷可支十年。

作为太原郡守李渊,他深深知道晋阳城内的物资储备到底有多少,以及整个太原军的兵力到底有多强大。多年的压抑今朝爆发使得李渊非常赞同李逍遥的提议,决定起兵共举大事。其实,这个想法在他的心里早有谋划,只不过这件事一直被他隐藏在心里,李逍遥的提议使得李靖心里的那道枷锁彻底消失不见。

次日,李渊召集众人聚集一堂共商大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逍遥,李渊的四位儿子也一同参与,至于李玄霸实在是没有这个兴趣,只是在外面放风,以及李渊自己的心腹大将,众人全部都聚集在一起。

纳言刘文静、晋阳宫监裴寂皆为李世民的密友也成为这次会议的座上宾、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吏部侍郎殷开山、鸿胪卿刘世龙、卫尉少卿刘政会、都水监赵文恪、库部郎中武士彟、骠骑将军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左屯卫府长史许世绪。

李渊抬头凝望着众人,沉声道:“诸位大部分是跟随着老夫南征北战的大将军,有些则是有功之臣,对于李家的贡献老夫铭感于心。今日,召集诸位坐在一起相信诸位应该猜到一些苗头,你们之中也有一些人也是如此的想着,老夫告诉你,你们想的没错,李家将乘势而起,起兵争夺天下!”

“炀帝杨广南下江都前,亲自任命两员副将穿插在晋阳军中,明面上说是辅助,替我分忧解难,实则监视。近两年时间,老夫从不过问军中之事,就是以防他们上奏朝廷,到时候诸位与我共进退的将领难脱干系。在此,老夫向诸位说声抱歉。”

“老夫身为太原太守,真正掌握在我手中的兵力甚少,唯有诸位乃是老夫的真正心腹。炀帝杨广弑父杀兄登基为帝,且穷兵黩武征伐高丽,并大兴土木,修宫殿,凿运河,修驰道,使得天下黎民百姓怨声载道,以致大隋王朝岌岌可危,然杨广无动于衷,仍然每天饮酒作乐,实在是让我寒心不已!”

“大业十四年三月十一日,炀帝杨广自刎于寝殿内,宇文化及这个老匹夫居然有弑君的胆子,实在是出乎老夫的预料。当初,炀帝杨广登基时,社会上流言蜚语,凡是李姓官员均受到杨广的猜忌,老夫虽为唐国公,手中握有兵力最受皇帝的猜忌,整天提心吊胆的不知何时项上脑袋会离开身体。”

“=如果老夫没有猜错的话,宇文化及必定会率大军西归关中。毕竟,骁果军的家乡大多数是关内之人,到时候十几万兵力进攻太原的话,恐怕以我们这点力量就算与他斗得旗鼓相当,也会死伤惨重,时间一长就不一定能坚守的下去了。”

“山西太原自开国以来便是天下精兵集中之处,而且军需物资充沛,是兵家必争之地。老夫是太原郡守,晋阳军的统帅。无论是谁得到天下,首当其中的必定是太原这处军事战略要地,再说宇文化及与我同朝为官,我们两人的政见不合,且矛盾甚多,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局面。现在,杨广一死,宇文化及便可以强行用


状态提示:153.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