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就是得到与失去的过程。事业如此,金钱如此,朋友亦是如此。
——地瓜的话
“我果然写了那么多的诗啊?”聂小川表示怀疑地盯着身旁的李婉清,慢慢地翻开了手中的诗集,随意地瞧看着其中的一页。
“咦,这是我写的诗吗?”聂小川疑惑地问道。
“是啊!你手里面拿的就是你写的诗集。”李婉清非常肯定地说道。
聂小川又看了一眼李婉清,继续一页一页地翻动着诗集,发现有的诗只写了一个标题,下面却是一片空白,有的诗好像写了一半就停下了,赶紧翻到最后几页,居然是空白页,估计是预留将来灵感爆发之时,继续往上面写诗的缘故吧。
想到这里,聂小川又重新来回地翻弄着诗集,仔细地瞧看着里面的内容,突然他的眼睛一亮,手指停留在了其中的一页,只听他不由自主地说道:“咦,居然还有词?”
“是啊!虽然很多人都喜欢写诗,但是写词也慢慢地开始兴起了。”李婉清立即解释道。
确实,在唐朝,每一个人都知道唐诗在当时非常的盛行,那是一个富含浓厚的唐诗风韵的时代,换句话说,唐诗的造诣和影响力远远地高于其他的文学形式,所以在这种影响之下,比如词曲,文章等等,都显得很苍白无力,其实不然。也有好的词曲,文章,只是在当时不受百姓喜闻乐见罢了,因此它们属于小众文学。
不过,这种小众文学,却让聂小川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只见上面的题目写着:“诉衷情,赠友歌。”接着就大声地读了起来:“清晨阶台惹清霜,哈气弄于掌,都缘自有别愁,此情最难忘。忆往事,惜流光,易神伤。与歌共唱,勿忘朋友,祝君久长。”
读完之后,他便感慨道:“嗯,像是原创,尤其的后面的一句话比较有感觉。”
“与歌共唱,勿忘朋友,祝君久长。”李婉清点头称是道:“这句话我也很喜欢,是一首与朋友离别的词。”
“对呀,有了朋友,就会有别离时的伤痛啊!有句话叫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聂小川说完话,更加觉得这首词写的很有水平了。
“对呀,你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呢?你写的这首词,就是为了纪念和他离别时候的场景,很感人。”李婉清大声地提醒道。
“哦,这个朋友是谁?”聂小川微微地皱着眉头问道。
“你又在装糊涂了,这个朋友叫王维啊!他可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诗人呢?你们两个可以说是亦师亦友,还到外面游过山玩过水呢。”李婉清耐心的说道:“我读过王维的很多首诗,尤其是他写的一首《相思》,我超喜欢。”
“噼里啪啦的,我的这个朋友居然是王维,传说中的唐朝著名的诗人王维?”聂小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接着在心中想道:“王维,那可是诗文界的大神啊!能与他成为朋友,当真是三生有幸了。”
“《相思》?”聂小川急忙回应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这首诗吗?”他刚说完话,就马上联想到了刚才读的一首《山居秋暝》,就是王维写的大作。
“对啊!这首诗我也会背诵的。”李婉清说着就立即背诵了起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就是这一首《相思》,一首表达浓浓情意的爱情诗,迷倒多少花样少女的心,却没有迷倒另外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就是大唐高贵的太平公主了。
太平公主喜欢招贤纳士,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组织一个聚会,当时经常去参加聚会的能人异士中,就有王维,而且王维深受太平公主的喜欢,有时候他们会单独地进行聊天,具体聊些什么就不知道,反正他们应该都很开心。
那个时候,王维正值年少轻狂,诗情豪迈之际,而太平公主也不过才二十岁出头,两个人接触的久了,难免会擦出别样的火花。
但是这种朦胧的情愫有着很大的阻碍,首先他们的身份地位太过悬殊,一个是大唐的公主,一个却是徒有一腔热血的穷诗人;其次太平公主又结婚了,这是她人生之中的第二次结婚,而那个幸运的驸马便是被武则天封为”兵不血刃大将军“的武攸嗣了;再次,王维当时心高气傲,想要来一个徒步远游,亲身感受唐朝统治下的大好河山,风土人情,所以即使他喜欢太平公主,却也只是想想罢了。
换句话说,在事业和爱情面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因此他最终在诗作方面有了很高的成就,而这一首《相思》就是王维送给太平公主的离别诗了。
太平公主很聪明,她自然能够读懂这首诗里面的含义,只是她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却是不知道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聂小川不自觉地有读了一遍这首诗,确切地说是一首情诗。此时,他的心里很自然的联想道:
“噼里啪啦的,太平公主这一年已经有四十岁了,如此想来,王维也差不多是这个年龄,而他居然和我的年龄差这么多,却和我成了很好的朋友,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我长得漂亮?话说,人家王维应该不是外貌协会的吧。”
“不知道将来,王维再次遇到了太平公主会是一段什么样的情形,是干柴遇到烈火,还是冰块遇到冷风,反正人家太平公主已经又变成了一个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