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科幻未来>超级机械文明>第463章 水下急流生 相对不相见

第463章水下急流生相对不相见

巴伦支海的海域情况苏明很快就拿到手了,因为这里是俄罗斯北方舰队进出的唯一海域,所以北约国家的潜艇或侦察船一直重点监视着这里,对这里的水文情况也赋埂

巴伦支海平均深度二百二十米,看到这里苏明松了一口气,再深了自已就沉不下去了,强大的墨西哥暖流给巴伦支海送来大量的暖水,所以巴伦支海成了北冰洋上唯一一个终年不冻的海域。

这里也是俄罗斯在北冰洋上唯一的出海口,好几个港口都分布在这片海域,苏联解体后更是成了俄罗斯通向大西洋的唯一的战略通道,前苏联也是现在的俄罗斯最强大的北方舰队就驻扎在这里,俄罗斯海军中唯一的航母就在这支舰队。

暖流带来的不止是海水,还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油气资源,同时暖空气流和北冰洋寒流交汇在这里,也给这片海域带来异常极端的气候,狂风巨浪常年不断,水下则是湍流密布,变化多端,无论那个方面,对于航行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因素,不过俄罗斯却无从选择。

无论是沙俄时代,还在强大无比的苏联时代,出海口都是制约他们发展海上力量的重要原因,从彼得大帝开始,谋求出海口就甩了俄罗斯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而圣彼得堡就是为了纪念彼得大帝用了二十一年的时间,通过战争从强大的瑞典手中夺取了摩尔曼斯克这块地方,从而拥有了可以终年航行的北方港口,不然的话俄罗斯仍然只能屈居在北冰洋里面,再强大的舰队只有三个月的通航期,也是发挥不了作用的。

彼得大帝发动的战争,无论是跟瑞典的战争还是跟土耳其的战争,都是为了出海口,而跟他同时代的另一位大帝康熙,却下达了禁海令,禁止所有船只出海,闭关锁国,带来的后果就是强大的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而俄罗斯在太平洋的出海口,也是从中国的手中夺来的。

但就算是强大的苏联时期,巴伦支海这边仍然是他们海上力量战略形势最好的地方,因为东方的太平洋舰队,被驻在的美国第一舰队牢牢地困在海里面,而往南边的出海口却需要通过黑海,穿过牢牢控制在土耳其手中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再过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爱琴海以及地中海才能到达大西洋,所以唯一可以让他们自由出入的海上通道只能巴伦支海这里一个。

俄罗斯虽然地域广阔,是世界第一大国,但出海的通道却仅仅只有这三个,就象困锁中国的第一岛链一样,海上战略形势极为严峻,所以对于这片海域,俄罗斯也是非常重视,仅有的一艘航空母舰就安排在这里。

情报非常清楚地显示出了俄罗斯这次军演的方位,就在距离摩尔曼斯克只有一百多公司的海域,而这片海域仅仅只有一百多米深,而目前这片海域正在被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彼得大帝号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和乌斯基诺夫元帅号巡洋舰等多艘重型战舰牢牢,虽然英国、挪威、瑞典等多国的船只和飞机都在紧密地监视着这里,但对于发生的情况,仍然不得而知,不过都猜出是出了大问题了。

更有国家怀疑是核潜艇的核反应堆发生了爆炸,要求俄罗斯立刻通报相关情况,以免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样酿成更大的灾难,可是却被俄罗斯一口否定了这种猜测。

只有苏明知道是一艘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出了事故,不过一直等到发出需求之后的三个小时,苏明才算是拿到了奥斯卡ii级这种潜艇的基本构造情报,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家伙,长一百五十四米,宽十八米,高十米,苏明估算了一下,除非是把它切成两截,不然的话自已是不可能容纳进来的。

主要是它太长了,宽高倒是不成问题,如果再短一些的话,勉强就能够拿下了,苏明又拿过了这个潜艇的内部构造图,按照潜艇构造看,这种潜艇应该是不会发生任何问题的,双壳体的构造可以抵抗大型鱼雷的攻击,两套动力系统互相备用,要知道五万吨级的台风级潜艇还跟它采取了同样的动力系统呢。

分舱室设计,可以逐渐隔离,一舱进水绝不影响其它舱室,同时设有两个救生区一个位于指挥室围壳内的集体漂浮救生舱和分别位于艇首鱼雷舱)、指挥舱、轮机舱的艇员逃生紧急出口,同时设有逃生器材,即使是在几百米的水下,艇员也可以通过逃生出口逃出。

看到这里苏明非常疑huo起来,难道以这样的设施,还不能让库尔斯克号里面的人员逃出来吗,如果逃出来一个人,俄罗斯也就不用这么严阵以待了,这个时候孙娴又给苏明发过来一份情报,她通过一个曾在红宝石设计局工作过的技术人员了解到关于库尔斯克号的情况。

通过这个人了解到的除了奥斯卡级的基本构造外,还有详细的舱室分布图,对于苏明想弄到手的武器舱的位置和压水堆的位置,都做了详细的标识,根据这些人了解到的情况,库尔斯克号应该还携带了有防空导弹,安放在指挥舱上方附近。

将这些情况记牢之后,苏明开始向事发地赶了过去,这个时候已经是临近深夜了,距离梅德韦杰夫给普京通报信息,已经过去了六个多小时,在这六个多小时内会发生什么情况?库尔斯克号到底遭遇到了什么是,是跟美国潜艇发生了碰撞,还是遇到了海底地震,这个都需要苏明到现场才能知道。

等苏明赶到


状态提示:第463章 水下急流生 相对不相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