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高科技军阀>(二百四十三)正式交锋

没有战争的年代是军人的不幸。

冈田早年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后来又进入东京帝国陆军大学进修,直到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冈田才被勉强提升为陆军大佐,从步兵学校调到第9师团担任联队长。

大佐距离将军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如果没有战争,倒霉的冈田完全可能在这个中级军阶上一直呆到退休。而现在,幸运的是中国和***之间的战争再一次爆发了。

“海参崴事变”后,第9师团奉命从本土紧急增援旅大,第5联队作为师团前卫担任了扫荡敌人外围据点的光荣任务。4月22日夜,第5联队的两千官兵分乘坦克和装甲车前进,以十多辆坦克和装甲车开路,沿着公路向前突击。中国守军的防卫可以说极为薄弱,在日军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打击下,守军大部被歼,少数残敌向内陆方向逃跑。

第5联队的战绩受到了师团长的表彰。

但是情形很快便变得不妙起来,4月23日,占领了突出部的日军受到来自东、西、北三个方向的中***队的猛烈反击,中国飞机也频繁出动轰炸扫射日军的阵地,企图趁第5联队立足未稳一举将其消灭。另据空中的侦察飞机报告,至少还有两个师的中***队正在向旅顺口方向运动。

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政府和陆军当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坦克和装甲车辆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在得知原来一向为***人所瞧不起的中***队装备了大量坦克之后,***便开始着手研制自己的坦克,并在步兵联队当中适当配置,而这些坦克竟然很快便赢来了一显身手的机会。

看到一些部下面对人数众多的中***队面有惧色,冈田大佐不由得有些恼火,但他并没有发作,而是采用了另外的办法来激励士气。

“你们大家有谁知道,日清战争前,伟大的乃木大将在干什么吗?”联队长两眼炯炯有神地向他的部下发问。

“可能是步兵军官吧?”有人不太肯定地回答。

“东乡呢?东乡平八郎元帅是什么军阶?”联队长又问道。

没有人回答上来。

“告诉你们!战争开始的时候,乃木大将还在长州的家里务农,种水稻呢!”冈田大佐曾经在步兵学校做了多年教官,可以说对帝国的战史了如指掌,“东乡元帅那时候只不过是个小小的舰长,军阶才是中佐,但是战争打下来,他们都成为将军,变成举世闻名的帝国英雄!你们这些无名的军官,大队长、中队长,还有我,陆军大佐,都要向乃木大将和东乡元帅学习!做光荣的帝国英雄! ”

“是!”部下齐声回答道。

此时的联队长还有一句话藏在心里没有说出来,那就是他,已经年过不惑的陆军大佐,一定要在这场打败中国的战争中争取当上一名受人尊敬的帝国将军!

很快,激烈的战斗便开始了。

中***队的一个团在坦克、飞机和炮火掩护下,试探性地进攻第5联队防守的阵地,出乎冈田大佐意料的是,这些中***队并不是以前的那种穿灰布军衣和草鞋戴着斗笠的废柴兵,而是全部装备有可怕的“轻机关枪”的精锐步兵!而伴随着他们冲击的,是一百多辆坦克!

看到敌人很快便冲到了几百米的近距离,冈田大佐下令日军的坦克装甲车一齐发动,从正面向中***队发起了反冲击。两军相遇,如同两股强大的涡流或者沉重的雷雨云相撞在一起。刹那间爆发出惊天动地的轰响和厮杀声。两军的坦克战车和步兵如同钢铁洪流席卷大地,到处都是喷吐着火舌的炮口,步兵或跳跃跟进,或躲在车后射击。仅仅几十分钟,双方便有数百人尸横就地,几十辆坦克和装甲车被击毁。受阻的中***队很快调整战术,更多的拿着冲锋枪的敌人好象乌云一样的把第5联队团团包围了起来。

“你们正面的敌人已达一个师,需要增援吗?”师团长打来了电话询问。

“报告!第5联队有信心打败敌人!”冈田大佐声嘶力竭地回答道。

“很好,师团以炮火支援你们,请务必不要轻敌。”

但是以后的战斗的残酷程度大大动摇了***指挥官的决心。中国人不仅在人数上占优势,装备上也大大领先。中***队的炮火不断的增强,中国士兵的顽强战斗精神也势不可挡地摧毁了日军阵地。两天时间过去了,第5联队官兵能够拿起枪战斗的只剩下了百余人。坦克和装甲车大部被击毁,能够继续战斗的只剩下了两辆!

“师团主力正与敌人激战,请你们务必坚守阵地,援军即将到达!”第三天,电话那一端传来的竟是帝国派遣军司令横山彦六中将的声音。

“是!第5联队决不辜负司令官阁下的信任!”冈田大佐浑身一震,立正回答道。

“冈田君!请记住!我将在你们后方几百米处的阵地上注视你们!并遥祝你们取得胜利!”

“是!第5联队无往不胜!”

一股热流从联队长的心头涌过。“第5联队无往不胜!”这不仅是誓言,更是奇迹,以步兵一个联队单独同敌人一个多师的优势兵力作战,这样的事迹不是连伟大的乃木大将也没有做到过吗?

未来的帝国将军对创造奇迹充满信心。

但无情的事实粉碎了冈田大佐的信心。

这天傍晚,血红的落日辉煌地映照着海滨,日军第5联队的官兵全体“玉碎”。冈田大佐站在最后一辆装甲车上,亲自扣动机枪向敌人射击。一发中国坦克射


状态提示:(二百四十三)正式交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