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高科技军阀>(四百九十五)东西伯利亚草原之战
p>

“明白。”杨铭筠回答道。接着他从枪械柜中连肩套一起取出枪管又粗又长的“白蟒”牌左轮手枪,这种枪的枪身上有道通风肋条。跟霰弹枪一样有肋条是为了通过肋条可以迅速瞄准目标。另外,形状象铁桥横粱的肋条可以改善通风,以改善被强装弹烧烫的枪管散发出摇曳不定的热气影响瞄准。枪的准星被锉成了半圆形,以便拔枪射击时挂住枪套。击锤挫得很短并挫去了棱角。后部的照门可以用铜币代替改锥来上下左右移动。

和普通的手枪相比,“白蟒”的威力非同小可。从威力这一点来说,“白蟒”虽然不及人称“血手”的“响尾蛇”(此枪若是手法拙劣的射手使用,其手掌往往会被猛烈的后座力震得鲜血直流,故有此名),但是“白蟒”有个好处,当子弹用完时可以转用手枪专用子弹。这种子弹在平时很容易弄到手。另外,许多警察使用的“执法者”式的左轮手枪也采用这种子弹。

“白蟒”手枪和“响尾蛇”手枪的尺寸都是一样的。不过,火药量多的“白蟒”弹壳要长一点,因而手枪弹膛也长。同时弹膛壁也较厚实,以避免因发射压力而发生炸膛。因此,“响尾蛇”的大威力专用子弹也可用于“白蟒”手枪,而“白蟒”的子弹装进“响尾蛇”的弹膛后还透着一大截,是无法使用的。

杨铭筠取出一纸箱子弹。打开纸箱,杨铭筠里面装着50发枪弹。弹体上套着金属套。特制轻量弹头的头上露着铅。弹头的尾部藏在弹壳里,而且也被同弹体自为一体的金属套套着。

这些子弹是杨铭筠亲手改制的。弹头减轻之后,大大提高了弹速和冲击力,减少了后座力,但其威力足可以射穿两台并棑着的汽车车体。

在往左轮枪里装填子弹之前,杨铭筠先脱下上衣,把肩挂式套吊在左腋下,插进手枪。一穿上外衣,从外面根本就看不出手枪的存在。杨铭筠的右手就象毒蛇进攻时三角脑袋一样,闪电般地拔出手枪,左手掀着衣领,右手拔出枪的同时姆指已将击锤扳起,杨铭筠朝着摄像机空射一枪。

从右手开始动作到击锤落下,只用0.06秒。要知道,这不是从腰间的枪套,而是从腋下的肩套中拔枪射击的时间。杨铭筠没有理由不感到自豪。就是等对打开枪保险时才开始拔枪,也来得及将对方打倒。

杨铭筠拉开手枪弹仓的闩销,向左推开轮式弹仓,装上六发枪弹,然后将手枪插进肩套。接着,他将30发预备子弹装进弹药包后,连同新补充的打火机型手雷一块塞进衣袋。

走出屋子时,还没忘了对**说句玩笑话:“换下来的衣服,洗衣费就请部长代付啦。”

“你要小心。”**说道,“尤其是在东三省活动的时候,东北军刚刚吃了日本间谍的亏,从上到下一个个都在火头上,查得那叫一个严,你别冒冒失失的让人当成日本间谍给抓起来,稀里糊涂的丢了小命,到时候可没人知道你老爹是谁。”

**说的,是指中国对日本宣战后,东北边防军和日本在东西伯利亚地区展开的一系列激战。在战斗一开始,人数和装备都占有优势的东北军就对东西伯利亚的日军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但没想到却被日军完全洞悉,兵力较少的日军集中兵力利用东北军各集团军之间的间隙发动了反攻,不但打退了东北军的第一轮进攻,而且给东北军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对于进攻的失败,张作霖极为震怒,接连撤换了多名将领。在得知是日本间谍和汉奸的通风报信使得前线失利后,张作霖下令严查严办,结果使得东三省及外两省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那些东北胡子兵自己的仗没打好,净找客观理由。日本间谍能刺探到军情,也是他们无能。”杨铭筠冷笑了一声,“张学良那个花花公子带出来的兵,能打好仗才怪。张大帅一世英名,都毁在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手里。就他们那两把刷子,还想抓到我?”

“也是,如果他们这样的也能抓到你,那咱们这个组织还是趁早解散了的好。”**笑了起来。

“我走了。”杨铭筠向**摆了摆手,大踏步的走向了停车场。

**一直目送着杨铭筠在屏幕里消失,他的眼前似乎又浮现出了自己当年的风雨历程,他抬头看了看墙上的座钟,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拿起了电话。

此时此刻,中日两军在东西伯利亚草原上的战斗,正如火如荼的展开。

1942年7月4日,东西伯利亚草原尚是一片绿意盎然,但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在这片土地上,在中国对日本宣战后,震惊世界的西伯利亚战争便就此拉开了序幕。

事实上,这场战斗是由日军先发制人的进攻开始的。

日本西伯利亚驻屯军第23师团,接到中国对日本宣战的消息后,竟然全都欣喜若狂,因为他们一直盼望进攻中国的夙愿就要实现。

1942年7月4日清晨,日军第23师团骑兵联队和警备骑兵联队第7团的2000余名官兵,在日军骑兵联队长宫本一雄的指挥下,向桑叶河对岸的华军东北军第12国境警备队发起了进攻。

日军依仗兵力的暂时优势,并靠飞机、坦克、装甲车的强攻,很快占领了沿岸的所有哨所,华军全部退回桑叶河东岸。

7月6日,中国最高统帅部下达命令:“为了保卫祖国,我军全体将士要奋起反击,将入侵的敌人消灭在桑叶河东岸。”同时,在东北军最高军事长官张作霖的命


状态提示:(四百九十五)东西伯利亚草原之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