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敌舰!4艘以上!”了望哨这时再次大喊起来。
楚扬威转身来到观察窗前,举起了望远镜,果然看到,在另一侧方向,巨浪中出现了道道舰影。
“日本人的军舰还真是多啊!”楚扬威放下了望远镜,冷笑了一声。
“这回来的不是战列舰,是重巡洋舰。”张恩铭举着望远镜凝视着日舰出现的位置。仔细看了一会儿,说道。
“来吧!来吧!爷爷今天陪你们玩到底!”楚扬威挥动着拳头,大吼了起来。
正象张恩铭所说的那样,这一次出现的。是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编队。
航行在日本重巡编队最前面的,是日本海军“高雄”级重巡洋舰中的二号舰“爱宕”号。
作为被寄予厚望的一款重巡洋舰,“高雄”级重巡洋舰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战争,因此它的设计要求很简单,那就是火力能与中美海军的重型巡洋舰相匹敌,航速要快,续航力能满足太平洋作战的要求。
“高雄”级重巡洋舰可以说是日本“妙高”级重巡洋舰的改良版,除加厚了装甲,舷侧装甲中火药库外的装甲从原本的一英寸增加到五英寸之外,还采用了英国制的钢材。“妙高”级的设计者是平贺让海军造船中将。在他设计完“妙高”级后到英国访问,搜集了英国造船界的很多最新技术.结果诞生了“高雄”级重巡洋舰
“高雄”级重巡洋舰最大的特征就是它那庞大的舰桥,这一点受到了日本朝野内外一致的批评。为此“高雄”号和“爱宕”号于舞鹤工厂展开了改装,将前舰桥降低,并将后桅杆向后移,使得舰载水上侦察机能够有较大的空间来运作。
由于“高雄”级重巡洋舰是在“妙高”级重巡洋舰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基本规格、性能及武器配置与“妙高”级差不多。与“妙高”级最显著的区别是“高雄”级采用更大的宛如城堡般的舰桥结构,舰桥结构体积是“妙高”级的三倍,因为要容纳更复杂的指挥设施以及舰队旗舰设施,拥有更强的舰队指挥能力。“高雄”级安装新式10门双联装203毫米口径主炮。使用“九一”式穿甲弹,相比“妙高”级装备的203毫米口径主炮威力增强,主炮最大仰角70度(实际最大仰角55度)并能对空射击。炮塔布局形式与“妙高”级相同,第三号炮塔因指向舰桥方向而无法向前方射击。“高雄”级装备8门双联装610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与“妙高”级有所不同。鱼雷发射管由舰体内的中甲板固定式移到上甲板,改为4座双联装回转式发射管。由于鱼雷发射管占用上甲板。增加了一层掩蔽甲板用于布置高射炮。“高雄”级在两舷装备有两座飞机弹射器,而“妙高”级则只有一座。“高雄”级相对“妙高”级还加强了防御装甲,加强弹药库防护,可抵御8英寸口径炮弹。
由于排水量受到条约限制,而舰桥等上部结构加重,导致出现了复原性下降的问题,而为了节省重量又导致强度不足的情况出现。事实上,“高雄”级虽然是在“妙高”级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但在续航距离与稳定性等方面较“妙高”级差,而且超重情况较“妙高”级更为严重。“友鹤事件”及“第四舰队事件”事故之后,“高雄”级采取了压载物降低重心的措施,进行了舰体结构加强的改装。
1938年“高雄”号重巡洋舰和“爱宕”号重巡洋舰在舞鹤工厂进行现代化改装,舰体增加水下隔舱,加强稳定性和对鱼雷的防护;大型化舰桥缩小工程,使舰体重心下降。采用四联装鱼雷发射管替代双联装发射管。后烟囱与第4炮塔之间的上层建筑拆除,原位于后烟囱之后的桅杆向后移到第4炮塔前,上甲板增设遮蔽甲板作为航空甲板供水上飞机停放;改装高射炮。提高防空能力。改进指挥设施。另外两艘“鸟海”号和“摩耶”号因战争形势未进行现代化改装,仅进行了少量改进。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高雄”级各舰进行加装高射炮以及雷达等的改进。象“摩耶”号在修理过程中进行了大改装,拆除了位于舰桥前的三号主炮塔,强化防空火力,舰体增设防鱼雷隔舱,并加装了雷达等电子设备。
即便如此,对日本海军来说,“高雄”级重巡洋舰仍然是一级“本未尽善”的战舰,而在这场空前绝后的大海战中。它所存在的固有缺陷将带来致命的后果。
此时站在“爱宕”号舰桥之上的近藤信竹海军中将,正焦急地看着前方闪动的红光。
呼啸的海风吹刮在身上,就算是穿着厚厚的棉大衣和雨衣、戴着棉帽,近藤信竹依然感觉自己冷得发抖。这感觉就好比在冬天吃冷饮一样冷彻心肺。
近藤信竹现在以海军中将之尊,也成了“爱宕”号重巡洋舰上的一位了望员。
如今之所以还能在战舰上有他这样的了望员存在,还是得感谢“龙三角”。
象雷达和无线电设备再先进又能怎么样?一旦进入这片“恶魔之海”,雷达和无线电电台全都停止了工作,而战舰要及时发现敌情或者是观察航行隐患,就只能依靠了望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