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核武皇帝>第235章 伊势事件
协议。帝国海军在航母建造的总吨位限制上,和ri本保持同样的8.5万吨(英吨)标准,凭借帝国的空军和飞机工业优势,这将在某程度上进一步拉近帝国海军和ri本海军之间的差距。

只是按照帝国海军部的计划,这一差距最终是要在1935年左右才会被弥补,而帝国海军在未来十年中都不具备挑战ri本在西太平洋海军霸权的实力。对于这一点,宋彪、蒋方震、萨镇冰、宋文翙四人都是很清楚的。因为这一决策是他们共同作出的。

宋彪看着海军情报部提供的各种最新情报,ri本海军已经全面戒严,这代表ri本海军做好了战斗的准备。而这一切都不过ri本又一个蓄谋已久的yin谋。

他很清楚ri本想要打帝国海军很久了,只是过去总没有机会,现在则终于找到了。

此时的ri本大约也有着政策的混乱。一边是内阁想得到中属新几内亚,一边是海军疯狂和梦寐以求同中国海军交战,一战击败中国海军,再一次通过战争索赔奠定ri本才是亚洲唯一海军霸主的地位,再一次夺回被ri本陆军丢失的国运和在中国的所有特权。

当宋彪在这里翻阅各种情报时,蒋方震、宋文翙和萨镇冰心里都充满了紧张,他们很清楚,震旦号和旅顺号一旦出港就很可能像镇远、定远那样,出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大家心里都很挣扎,既不想将新几内亚割让给ri本。但也不想冒险和ri本海军决战。

宋彪何尝不知道帝国海军还处于摇篮期,如今不过刚刚学会了走路,而ri本早已磨刀霍霍的等待已久,然而真正逼迫ri本采取着这种强硬姿态的原因正来自于英美的对ri妥协,而ri本自身也确实是没有选择。想要发展,除了用疯狂的挑衅姿态争取利益之外,它几乎没有其他的选择。

整个世界范围内能够争夺的殖民地都已经有了主人,荷兰在印尼的殖民地虽然较弱,但有英国的庇护,东边又是根本无法得罪的美国。ri本只能向中国冒险一搏以争取利益的最大化。

宋彪沉默的思考着这一问题。

宋文翙终于忍不住的和宋彪提议道:“皇上,也许ri本并无意开战,毕竟刚签署了《华盛顿条约》,他们此时就掀起新一轮的海战就是彻底要逼迫我国推出条约,其他各国也不会容许的?”

宋彪微微嗯了一声,随即又纠正道:“很难说,我观英美等国对ri本的宽容和同情,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我国扩张的太快,即便是美国这样的准盟友和法国这样的盟友,他们对我国实际上也存在着一种希望进行遏制的心态。应该说,ri本是抓住了这个时机,我们确实是靠陆军逼迫英国作出很多的让步,但是英国怎么会甘心呢,我想英国对于ri本的此次强硬姿态是支持的,否则不会将港口让给ri本驻扎,这本身就已经表明了英国的态度。”

宋文翙问道:“皇上,那我们该如何应对,是否要请美国和法国出面协调?”

宋彪不置可否。

他在签署华盛顿条约之前就考虑过从美国购买四艘战列舰应急,反正美国也要解体这一部分的战列舰,最终还是因为侥幸心理还放弃了此事,现在就遭到了报应。

因为美国对ri本作出了重大让步,从西太平洋的各个海军基地撤出,这就导致美国现在也无力制止这一事态。

深思熟虑了一段时间后,宋彪推测目前的国际环境还是比较稳定的,各国固然有一定的利用ri本牵制帝国的心思,却未必真的希望撕毁《华盛顿条约》。

特别是对美国而言,只是一旦让美国介入此事,结局也变得很难说。

考虑到这一点,宋彪和蒋方震吩咐道:“暂时不用派遣战列舰进入南洋,将空军全军进入二级戒备,第215师从福建转调至新不列颠岛……五个空军师调入东北军部,208和210两个师调入平壤区,让空军做好旧型号解封检修,随时准备重新服役,213师从南昌调入台湾。其他各师陆续转调沿海,新增216至220五个空军师的编制,做好进入东北和朝鲜地区的准备工作,同时增加重型轰炸机的投产速度,在琼州湾海域秘密进行一场空军针对军舰的轰炸演习,实验此前的各种相关研究和新式鱼雷技术。”

听到这番吩咐,蒋方震三人就明白皇帝是要用帝国优势的空军力量和ri本对抗。由于在一战期间出口了大量的飞机,帝国的飞机工业规模和水平一直保持在世界领先程度,拥有沈阳飞机、远东福克和上海寇蒂斯三家著名的飞机制造公司。同法国、美国的合作也异常密切,最近几年则又大幅度和德国一起进行秘密合作。

这一点是ri本所无法企及的。

受中苏战争的影响,帝国目前仍然保持了15个空军师的正规编制。各省巡防军也保留一个航空巡逻支队,帝国的空军编制受陆军影响较大,每个空军师保持两个空军战斗团、一个轰炸团和两个地勤团,每个空军团保持三个航空支队,每个支队30-35架战斗机。

一战、二战的空军和二战后期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就目前而言,特别是经过中苏战争的检验后,帝国空军的编制整体上是比较适应现阶段的战争需求。

如果是遭遇大规模的战争,各空军团的下属航空支队会从三个激增到十个这样的大规模空战极限,而飞行和地勤人员的储备也保持在世界上最为领先的水平。

如果ri本不能理解帝国的空军优势。盲目出击和妄图勒索要挟,帝


状态提示:第235章 伊势事件--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