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玄幻奇幻>巫从天降:前世溯缘记>第五十九章 身为女子,以夫为纲

和嬴归尘商量好寻找金锣的全盘计划后,阿拉耶识颇感振奋,觉得离自己超脱中土是非圈的目的进了一步。来到中土已经8年,她如今已满17岁,渡劫竟然漫漫无期,她被迫滞留在虚妄色界中。无数次地怀疑白马多吉是个半吊子妖僧,如若不然,怎会刻意教她这个邪门的功法。还说什么死劫,遇上这妖僧才真正是劫!心里骂了千遍万遍,打落牙齿也只有自己吞了,半点怨不得别人。她不想惹事,也防备别人惹自己,可千错万错到底哪里错了?想偷懒寻个靠山吃闲饭都不成,还得自谋出路。她跟嬴归尘透了底:若是卫国落败,她想要带领邺城及周边来投靠的华夏人口往楚国迁徙,只要楚国项隆和霸府愿意接受这些人,未用完的金锣宝藏全数献给楚国,并且,她愿意献出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以利民生。至于她和冉闵,将通过楚国前往杨越隐居避世,有生之年再不露面。与楚国沟通的事宜全权委托嬴归尘的侠墨出面,后者深思熟虑一番后同意了阿拉耶识的全部计划,并且打算从云梦泽寻访灵巫屈免后亲自去见楚王项隆。

阿拉耶识当下的心情不错,可回到邺宫琨华殿后立刻从情绪的最高点降跌落。棘奴居然离开邺城,先是亲自郊祀,然后带着八千卫军巡视卫国领地去了,约莫要几日才返。阿拉耶识心生怨怼,董伯如今还未下葬,董家阖族被灭还未进行安魂祭祀,棘奴却连半日空闲都不给董家留出来。好歹也算董家女婿,如此懈怠,董伯泉下有知恐怕伤心一场。栗特康察言观色,进言劝她,说是因为卫皇逃出生天一事被石祈等人刻意隐瞒,打算趁卫国元气大伤,纠合散布的胡人州、郡小头目的军力攻打邺城。卫国属地的百姓不知真相,人心惶惶,卫皇亲往郊祀并巡查领地,一来安顿民心军心,二来震慑各小股胡人不得妄动,为卫国争取喘息的时间。阿拉耶识想想是这个道理,也不再说什么,但心中有股气愣是下不去:棘奴居然不辞而别,这放在以往简直不可想象。自从成亲后,棘奴在她面前再无一丝隐瞒,大小事情总当做夫妻闲话说给她听,就算发生火烧眉毛的事,棘奴也必先找她告别索吻。这样的不告而别,分明彼此生了嫌隙。

回忆往昔,阿拉耶识发了会儿呆,不由自主地往密室而去。她从多宝格的抽屉中拿出那卷薄竹简的手札,赫然发现她用单根蚕丝系在锦袋封口处的“隐形记号”被扯断了。用只有头发丝十分之一粗细的蚕丝系住封口,解封的人根本察觉不了这个陷阱,阿拉耶识就是用这个机关来测试人心。确切地讲,是测试棘奴心性的。棘奴刚回来那日,两人共浴欢爱时,阿拉耶识察觉棘奴情绪生变,才悄悄做了这番手脚。阿拉耶识立刻传唤了几名龙骧卫和宫女,都说今日未时卫皇冉闵独自进入过此间密室。虽然早有准备,阿拉耶识仍感到揪扯心肺般难受:棘奴,终是动了中国方术的心肠。明明已经约法三章,明明他是生有傲骨的人,可最终不敌内心对丧失的恐惧。阿拉耶识扪着心口,浑身恶寒。这开头的三万字,她没有写什么中国科技发明的要领,绝大部分着墨都围绕着自己元神来中土的前因后果,以及在此间的心路历程,这是《天边的中国》开头的契子,真正的秘术还未动笔。

“看,看,他最多知道我所在的中国就是2000年后的中土……我来自未来……仅此而已。既然我和他是夫妻,自己的身世就不该对他保密。”阿拉耶识长叹一声,回到正殿传下懿旨,明日将董伯葬于显陵原,其旁修董氏祠堂供奉其灵位。

忙完董伯葬礼,阿拉耶识便抓着李吉商议潜入宣化天巫府邸拿回金锣的细节。离开宣化将近一年,实在不清楚秦都局势如何,只是听说那位**宫魔星嬴少苍将朝政交给丞相蒙灌、中常侍孙博平和秦信王嬴允直三人分摊,自己一头栽进老阴山皇陵钻研死灵奇术,不仅对卫国、燕国的纠纷不闻不问,连阿拉耶识的名字也再未提及,完全变了个人。阿拉耶识对李吉千叮咛万嘱咐,此去除了从天巫府地下找到金锣,顺便给蒙太后带个信,接应王阿琪到邺城。李吉不敢托大,说少则一月,多则三月,定将金锣带回邺城。阿拉耶识对他的谨慎感到宽慰,她原来担心李吉自恃是府邸旧主,身怀高强武艺便莽撞行事,保不齐着了奸猾秦人的道儿,不过李吉自从接受心理治疗后,似乎人格得到部分整合,整个人的气质、自信和理性都逐渐展现人前,有点令人刮目相看。于是阿拉耶识放下心来,让他去向师兄嬴归尘告辞,明日一早启程。

次日快入未时又是阿拉耶识一人用膳,自打知晓棘奴战败后思想走偏,她整日神思不属,患得患失起来,对着四样御厨精心烹调的菜式难以下咽。她心烦意乱,想命人撤下菜肴又思量目下粮食紧缺,浪费可耻,不若将这些自己传授的“中国风味菜”送给嬴归尘也好补补身子。当值的宫女从外殿抽来替补,没做过饭菜装盛的细致活儿,将菜汤洒了些在木盒中,阿拉耶识不由皱了皱眉。今日是二娥正班,不知为何还未来到,往常伺候她尽心尽力,更不曾有告假之说。她下意识扫视身边,二娥之夫栗特康今日轮休,因找不到人问信儿,便差个侍卫去栗特康家看看。

侍卫前脚刚走,便见龙骧卫前卫将军李据匆匆赶来。阿拉耶识见状大喜,以为他是来替棘奴传信宽自己的心,不料李据请求屏退众人有


状态提示:第五十九章 身为女子,以夫为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