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造“悬浮农庄”的想法,下面基本意见一致以后,镇上正式给区上写了一个申请报告,区里领导也很重视,于是召集一次专门会议来研究这个问题。(.)
丁峰邀请郑明贤和章伯同一起参加了会议,区和镇领导,清水湾和赵村的村干部都到了。本来这是一个改变环境保证城市生活水源和发展旅游事业的好事情,可是因为种种利益关系的原因一直没有解决。这次大家能坐在一起,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清水湾的村民搬到山外平地以后,既解决了房屋问题还可以用房子下面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这样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所以他们才愿意将清水湾以后的旅游生意和赵村共同经营。赵村现在也同意这个方案,虽然他们让出了一部分土地,可是又有了旅游收入的补偿,所以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清水湾村36户村民,全部迁入山外的平地,由赵村划拨20亩土地安排迁入的村民建房;清水湾村民搬迁之后,由清水湾和赵村共同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建两处大型的农家乐设施,双方各占50的股份共同经营。
至此,困扰多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当地政府自然全力支持这种合作,并且答应向上级申请资金帮助这个项目早日完成。
会议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悬浮农庄”如何跟丁峰合作建造的问题。大家议论说丁峰以个人的名义来合作可能不方便,应该成立一个什么机构和组织,这样才比较合适一些。虽然丁峰一开始就向王村长他们讲了自己是无偿帮助他们建造,可是听了大家的建议还是有道理。郑明贤也告诉他为了长远的事业着想,这也是必须作的事情,所以会上丁峰明确表示将尽快成立一个合法的组织,然后跟清水湾村和赵村签订合同。
关于“悬浮农庄”的设计,大家一议论开就十分热烈,因为它是一个新事物以前大家谁也没有见过,只能凭现在丁峰的那个样板房充分想象了。会上有人说建成这个样,还有人说建成那个样。最后章教授发言说:“我很高兴接受这个任务,为乡亲们服务,不过打开窗户说亮话,我也从来没见过这种房子,所以我也是一边学习一边设计。这样吧,会上大家的一些想法我注意到了,下来我再仔细与各方交换意见,大家尽量把自己的要求都提出来,我再综合起来设计一个初步方案,交给大家讨论后我再修改,最后尽量拿出一个大家满意的设计图纸。”
大家听后一齐鼓起了掌,表示同意!
话分两头,章教授以后又带来两个研究生,首先去了山中的样板房,又与丁峰详细了解了这种房屋的技术特点和要求。下来他们又开始与村干部和村民交谈,了解他们的要求,在这样基础上开始了设计工作。
丁峰会后就与郑明贤,还有侯民贵、蛮子他们商量应该成立怎么样的一个机构或组织,想想这个事情是一个重大的事情,所以丁峰很慎重。
以前丁峰的一些想法虽然很理想化,充满了高尚的人格和想改变世界的愿望,但是怎么样去实现它呢?任何事业都不是靠一个人或少数人来完成的,它必须得团结尽可能多的人一起去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而要团结人们必须有一个组织或机构。而这个组织或机构的宗旨是什么?它的业务和章程是什么?等等这样一些根本的问题事先必须明确,它的确定往往决定了今后事业的方向和发展。
抱着这样的想法,丁峰首先请教的就是郑明贤老师。郑老师告诉他,不管成立一个什么组织从事什么活动都得有一个章程,这是必须要作的。至于这个组织如何取得社会的法律地位等一系列问题,郑明贤说他还弄不清楚,他只好请教别人以后大家再商量。
郑明贤想起了他的一个老同学叫冯伦,两人是高中同学,以后郑明贤学的是新闻专业,而冯伦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他毕业以后分配在市上的社会科学院当上了研究员。他以后的工作内容,据他讲主要是搞经济方面的课题研究,为领导出谋划策提供建议和咨询。
说起冯伦让郑明贤评价,他是一个睿智大愚有时不合时宜特立独行的人,可是抛开他在学问和事业上的成就如何不谈,而在生活上他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他离了两次婚至今还是一个单身汉,两位前妻各为他生了一男一女,离婚后子女全判给女方抚养,冯伦按规定要每月支付给女方一定的生活费,而郑明贤知道他好像就没有给过什么,有时他常常对郑明贤大言不惭地说:“娃们在他妈那里寄养着,长大他们自然要回我这里来!”
郑明贤问:“为啥?”
他答:“就凭我的社会名望,学问和思想子女能不归我吗?”
说这大话也不是没有道理,虽然冯伦有许多的不是,但是他最大的优点是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不管是经济上和时间上爱帮助别人,所以他在社会上朋友多交往广,虽然他小节不捡点但大家还爱跟他合作共事。
郑明贤作为一个记者经常接触一些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有什么不懂的事情他还主动找冯伦交换看法,而冯伦对市场经济和现在社会上的一些热点经济问题,多持批判的态度。他认为现在的市场经济是以西方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发展起来的,客观讲它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像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都有利弊两个方面。如果以此为衡量标准,过去的市场经济是****开,而人类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