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三国紫金劫>第三二五章 徐荣设计灭贼兵 一

一盏茶的时间过后,一个书生打扮之人被带到了董卓的帐中,只见此人身穿儒衫,面貌儒雅,头扎方巾,腰下佩了把长剑,面色红润,嘴角还带着一丝微笑,叫人见了便心生结交之意。

“成先生请坐,有些事我还想与你再细说一下”董卓一伸手让座说道。

书生只是轻轻的点点头,缓缓坐在董卓下手淡淡的说道“不知将军还有何事想与在下商议?”。

“嗯~~~是这样的”董卓有些尴尬的说道“适才我收到消息,孙坚已经随先锋官周慎出征了,这~~~~”。

“呵呵~~原来是此事,董将军不必惊慌,我家头领自有应对之道”书生不慌不忙的回应道。

董卓见状心悦诚服“成先生真是好修养,如此紧要关头还能平心静气,董卓我自愧不如啊”。

“董将军客气了,既然如此,那我便先行告退了”书生站起身来施了个礼,转身出了大帐。

“这个成公英非常人啊~~~将军难道想收他于帐下不成?”贾诩这时从后帐走了出来,看着成公英远去的背影轻声说道。

董卓更是一脸欣赏之色“文和看有此可能吗?”。

“怕是很难”贾诩摇了摇头叹声道。

“哦?这是为何?”。

贾诩面色凝重的说道“主公可能不知道这个成公英的身世,我便与您一说,主公一听便知”说罢坐了下来接道“这成公英乃金城人,自幼丧父,母亲把他带到六岁之时也生病去世,之后便无依无靠的独自生活了四年~~~”。

董卓点了点头应道“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又生在西凉之地,可见此人之艰辛,然后呢?”。

“之后他便遇上了~~正在金城为官的韩遂,听说是公英设计偷了他一件家传之宝,韩遂找了整整三日,才在城外破庙中找到已经快被饿死的成公英,但是不知为何,韩遂竟然没有杀了他,反而把他救活,好生照料,直到他痊愈之后,命人把她送出府,从始至终连一句话都没有跟他说过”。

“哈哈哈哈~~这韩约也真是个人物,如此欲擒故纵的招数也用得出来,厉害厉害~~~我愧之不如啊~~~哈哈哈哈哈~~~”董卓听罢大笑起来。

贾诩却深深地叹息一声“主公知道吗,当时韩遂那件家传之宝,已经被成公英~~~毁掉了~~~”。

“什么!!”董卓听罢大惊,这可就不是欲擒故纵这么简单了。

贾诩没理董卓的反应,继续说道“韩遂的家传之宝是一件软甲,乃贴身之物,但是成公英却用来包裹着石头睡觉,生生的被磨出一个洞”。

“小小年纪怎可能知道这内甲之用,不过既然是保甲,被磨出洞来也不过如此,我看韩约怕是也不太在乎”。

“这一点我就不知道了,我所能想到的只有一件事~~~便是这韩遂可怕的识人之能,成公英十岁之龄偷甲藏身,他如不是看重此人的潜力,绝不可能如此欲擒故纵”。

“但是凭成公英的才智,他也应该想到了此点,为何还对韩约如此死心塌地?”董卓不解的问道。

“因为,韩遂是第一个真正对他好的人,不论什么原因,成公英也会以死效忠于他,主公想要收服他~~~除非韩遂死,否则~~绝不可能”。

董卓沉默了良久,叹息道“看来是与他无缘了,不过只要有文和在我身边我便心满意足了”。

贾诩微微一笑回头说道“主公难道忘了,您还有一员大将正给您镇守城池呢吗?”。

“对对对”董卓心花怒放的说道“文和好不容易用计骗回来的良将我又怎会忘呢~~~只是不知道他现在如何了~~~”。

他二人所说之人,此时正屹立在金城城头,面貌萧严的注视着城外满山片野的贼军,与一干副将那紧张神情不同,徐荣那一脸不屑之色,足以说明他对这些反贼的轻视。

“区区贼寇也敢攻城略地,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众将听令,今日我便要大破贼兵,给我备马”说罢一声令下翻身下城。

“将军将军“只见一个副将在身后急忙跟上叫道”将军且慢~~贼兵势大,将军不可轻动,只紧守城关便可,无需冒险出城“。

徐荣看了一眼这个副将傲然说道“贼兵初来,士气正盛,如只懂守城,会加胜贼寇气焰,你且随我去阵前一战,等灭其锐气,破敌只在旦夕之间“。

“可将军~~~城中兵士有限,如贼兵趁机攻城又当如何?“。

“哈哈哈哈哈~~~陈懿,我且问你,如你初到城前见有人大开城门出城迎战,你会如何?“。

此人本来是前任金城太守,但董卓书信中明言令他辅佐徐荣,他虽心中不愿,但也只得依从,可却从来没有对徐荣信服过,此次贼兵作乱,凉州境内被侵略大半,他早已闻风丧胆,可徐荣却偏要出城迎战,怎不叫他心中怒意。

当下面色不善地回道“还能如何,即是来攻城~~有人迎战自是好事,省得费时费力去破那城门,当然愿意迎战了“。

“那便是了,此乃大多数人的想法,我料那贼兵统领也不例外“。

“所以将军便要将计就计,出城迎战?这岂不是正中贼将下怀,此乃下策,何必明知故用“。

“呵呵呵呵~~~你怎会明白其中道理,只需跟我出战即可,其他稍后你便会懂了,传我将令,只带我部人马三千,剩余将士留守城池“。

此时城外山坡之上,贼兵先锋策马而立,边章此次作乱聚众五万有余,实力强盛,先后击破多处城池,西凉境内


状态提示:第三二五章 徐荣设计灭贼兵 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