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李彪哥俩听了熊掌柜的话,惊诧的可是合不拢嘴啊。要知道,他们在买进这些金桔之时才去了不到半文钱一斤,如今居然要卖到十文二十文,就算都按十文一斤计算,这些个金桔卖下来,怎么着也得有好几个银元啦。那在他们看来可是天文数字,要不哥俩怎会为了这些不值半文的金桔而惊讶半天呢。
而在此时,熊掌柜早已招呼着众人把他们分散开来挑着的金桔都原封不动的归拢到一起了。并且热情的指点着哥俩说,就在离此处不远的地方有个集市,让哥俩赶紧的卖金桔去;他们就不跟着瞎参合了,正好赶他们自己的路呢。等到了惠阳地面,他们会在一个叫大亚湾的海边小镇上等着他们哥俩过来。未了,怕他们还有不清楚的地方,熊掌柜还详细的告诉了哥俩到达盐场的路线。
李谛李彪心里当时那个感激,自是无以言表。待他们要用些金桔来感谢那帮肩客之时,他们早已在熊掌柜的带领下留恋而去了。
这个时候,天色已经向晚。哥俩回身看着家乡的方向;西天的红霞早已染红了天的大半边脸面,群山在晚霞的映照下,只能显示出隐隐卓卓的峰峦。而在夕阳的映衬下,却又仿佛仙境,正在岚岚升起,与那天边的晚霞连成了一片,恰似那云蒸霞蔚的仙界。
这晚,哥俩难得的好心情。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只是寻了一个僻静的处所,与带来的金桔共处了一夜。虽然是风餐露宿,但他们在心里,只要一想着熊掌柜的话语,依然是美滋滋的。倘若真能卖上个好价钱,这回可算发了点小财了啊。
第二天,太阳才刚刚升起,哥俩就挑起金桔朝着熊掌柜给他们指点的地方进发。李彪的心里也是倍儿高兴,他已经不觉得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了。他甚至想着,要是金桔能卖上个好价钱,就是再增加一倍的重量那也是高兴啊。
他们走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已然来到了熊掌柜所说的那个集市。李彪看到,这是一个名叫珠玑巷的大集市。并且哥俩好像正好遇上赶集,当时正是早饭过后的光景,市面上已是人山人海,那些摩肩接踵的人流让哥俩看到了商机。
他们便找了个市面中心的阴凉处,放下担子。还没准备停当,就有操着粤语的顾客向他们打听有什么好东西卖?
哥俩赶紧掀开箩筐上的盖头,一股扑鼻的桔香味悠然沁出。原来是这些金桔被哥俩用油布捂着,又加上这南方的温差,金桔早已被捂的熟透。个个橙黄水灵的,让人看一眼都觉眼馋,闻着一气都能流下涎水。
正是赶路累得满身汗臭的哥俩,撩起衣摆当做扇子,使劲的想扇着凉风,也想要歇息一下的时候。没等哥俩发出招呼,人们就已经匆匆地聚拢了过来,纷纷奔着哥俩的金桔,七嘴八舌的打听开了。
李谛欣喜俩看着这个火爆场景,一致决定按照熊掌柜的提醒开价。
这时,就有顾客操着蹩脚的国语问,“金桔怎么卖?”
李谛回答,“二十文一斤。”
“十文就好啦,我买两斤。”
哥俩面面相觑了一会,最后当然答应了这个价格,这可是他们预料之外的收获呀,哥俩能不捂住嘴巴发笑吗。
一时间,有问价的、有还价的、有直接买了就走的、有留恋好久却又舍不得掏钱的。生意就像那刚刚升起的太阳,正是喷薄而出,如日中天啦。
其实,哥俩中李谛不太认字,但他数目很好,尤其是心算出奇的快。一杆“十六两称”在他手里只要一称出重量,价钱也就算出来了。所以他管着称重,报价,李彪人小心细,专门管着那些称好了重量的顾客收钱。
还正如熊掌柜所料,哥俩起初开价二十文一斤的金桔,就有一个爽快的大哥直接杀价到十文一斤。李彪当时内心窃喜,表面却又装出忍痛割爱的样子。所以他们的金桔也就都是十文钱一斤,“亏本清仓”大甩卖了。
就这不到半天的功夫,哥俩从家乡挑出来的那一百来斤的金桔就见了箩筐底了。而那些特别想买的顾客都已心满意足的买着走了,只剩下一些意犹未尽却又舍不得掏钱的顾客还在哥俩的身边流连忘返。哥俩清理了一下箩筐里的金桔,估摸着也就十数斤的样子。看着那个鼓鼓囊囊的褡裢,哥俩真是喜不自胜。他们庆幸自己赚了大钱,也发了点小财,正要便宜贱卖了好去赶路的时候。一群地痞横着向哥俩走来。他们到了哥俩的面前,为首的那个人就用脚轻踢着装着金桔的箩筐,同时还在嘴里囔囔着哥俩根本就听不太懂的粤语。
看着他们来者不善的样子,李彪本能的护住了装满铜板的钱褡裢,李谛也在陪着笑脸的给那个地痞解释着什么。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界,哥俩虽然是练武之人,但他们在这情况不明的境地,从来都不敢持强凌弱,只在客套中静观其变。
这个时候,市面上也有热心撑公道的人,嘴里说着入情入理的公道话。也有瞧热闹的,都在冷眼旁观着事态的发展。
那个地痞老大模样的人比划了半天,哥俩其实也听懂了一些,无非就是想要找些茬子。但他们为了不惹事生非,哥俩只是装着懵懵懂懂的样子。
那群地痞终于不耐烦了,让一个会说国语的流氓出来喊话说,“你们懂不懂规矩,在我们的地面上经商,那是要交保护费的,赶紧交上一块大洋,要不能今天就让你们好看。”
哥俩这才明白了,敢情天下的乌鸦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