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术武双修
“不练了,小的现在真的不是官家的对手了重生之嫡女平安。”练武堂内,小七讨饶道。
“呵呵,什么叫现在真的不是?”我笑笑,收回拳势。
“陛下的进展远远超过小七,无论是速度还是力量,技巧都在小七之上,所以自然是稳占上风。”袁棘满意道,“陛下忙于国家大事,如若不然,专心练武,或许能够成为前无古人的绝世高手。”
“先生,术业有专攻,朕也不一定就完全适合修炼武道。”
“陛下,天下百业,尽在悟心,武学一道也不例外,而陛下之心的确乃神人之心,所以臣才会有此一说,倒非故意夸大吹捧。”
好话人人爱听,何况是毫无恶意的呢。
我道:“对了,先生,朕练习太祖长拳第三节已经半年了,力量和速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哪,朕什么时间可以学习第四节呢?”
“陛下,流传于世的太祖长拳就只有三节,第一节练习招数,第二节着重实战对练,第三节修炼自身的能力,而第四节却无常态,仅有数句口诀。”
“没有常态?”
“正是,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小七一听有故事,兴致勃勃道:“先生,快说来听听。”
袁棘微微一笑:“臣也是听师傅所言,臣的师傅乃是帝王谷武堂首席长老。大约三百年前,太祖帝凭借手中一条盘龙棍打下我朝江山,一统天下后,太祖便不再征战江场,得闲时思索起自己所创的武功来,长拳简洁实用,却过于外露,霸道有余而王道不足,现今自己贵为天子,自当有套符合身份的太祖长拳。太祖一身武学得自少林,而少林武学以降魔除妖为本,以刚猛为主,日久便会心生戾气,越到高明,戾气越重,所以真正的少林高手大都是佛学大师,以救苦救难的菩萨心肠化解戾气,如此才能阴阳相济,而太祖帝常年征战,在战场上杀生无数,更加增添了这种戾气,幸得太祖帝心缘善正,以无上慈悲之心强行压制体内戾气,但是却始终无法消除,为破解此难,太祖帝秘密进入帝王谷,同当时的武堂长老,术堂长老一起论道三天三夜,虽然并没有找出破解之道,却悟出太祖长拳第四节,太祖帝自命名为长拳意会诀,意思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每个人根据自身的理解,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原来如此,简单而言就是只有口诀并无招式,典型的无招胜有招啊。”
袁棘赞道:“陛下的领悟力果真超出常人,正是武林高手所言的无招胜有招,其实,陛下修炼的龙虎山无影诀也有类似之处。”
“这怎么可能,不用招式怎么能够去破解对方的招数?”小七毫不明白。
我心道,这也不能怪小七,谁让他不晚生八百年,多去看点武侠
“先生,那后来太祖体内的戾气化解了吗?”
“这个就不知道了,当时帝王谷希望太祖帝能留在谷中修炼一段时间,借谷中天地之灵气,自然之造化来化解,但太祖帝以国事繁重为由推脱而去,后来之事臣就不清楚了。”
宋太祖死时年仅四十九岁,即便在民间,这个年龄就驾鹤西去也不能算是长寿,何况还是一国之君,一位武艺高强的开国大帝。
难怪后世对于太祖之死因颇为不解,“烛影斧声”的说法大行于世,认为赵匡胤是被意图篡位的弟弟赵光义所谋杀。只不过北宋皇室的记录大都毁于高宗南渡之时,加上如果真是赵光义所为,那么他也会将痕迹擦净的,以至于我刚刚穿越时便翻阅了御书房的皇室资料,意图找出太祖死因的记录,却是丝毫没有线索。
袁棘将长拳第四节意会诀的口诀告诉了我,随后言道:“陛下,太祖帝离开帝王谷没多久便离开人世,所以这第四节之说并未流传于世,只有我帝王谷留有记录,而太祖帝是否留下遗迹就不得而知了。”
小七道:“先生,小七有一事请教。”
“小七,何事?”
“先生,帝王谷武学冠绝天下,为何先生不传授官家呢?”
袁棘笑道:“陛下想必也想知道原由吧。”
“恩,先生。”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来帝王谷武学不能传于外人,微臣总不至于收陛下为徒吧?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另一点,帝王谷武学大都以渐悟为主,所以对于基本功的要求太高,就好比蓝羽和沈墨,仅仅是学习帝王谷的入门基础功夫,便在谷内修炼了整整五年,然后才开始正式学习帝王谷的武学,陛下日理万机,哪里有这么多时间。”
小七点点头道:“先生所言有理。”
“先生,朕还有一事一直想问问,不知方不方便。”
袁棘见我客气如此,连忙作揖恭敬道:“陛下,有事尽管吩咐。”
“先生是如何认识先帝?又是如何成为朕的武学教授的?”
“这事对于陛下也无需隐瞒,臣慢慢说来,嗯,此事还得从四十年前说起了。”
“四十年前,那时先生才多大啊?”小七道。
“小七,别打岔,听先生讲。”
“哈哈,无妨。”袁棘笑道,“陛下知道臣出自帝王谷武堂,但是却不知道臣的师祖却是精通术,武两道,乃是帝王谷有史以来唯一一位贯通双道之人,术,武双修,并且身兼两堂的首席长老之职,武艺自不用说,师祖的术道就连当代的张天师也是自愧不如。四十多年前,师祖将两堂长老之位分别传给微臣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