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百人会之关东局>第619-2章 残存的日军

当初,苏军和日军对峙,日军在东宁修建了要塞,同样,苏军在其对面也修建了要塞。在东北光复之后,日军月一千人占据东宁要塞,拒不撤退。抗联奉命进攻,要拿下要塞。

当时,攻打东宁要塞的是王仁志部队。他们拿到了小路提供的要塞详细图纸,采取了持久战的策略,在要塞后侧把要塞封锁,然后逐步采取土工作业,堵塞了通风口,在入口处堆放柴草,放火,用烟熏。一些烟从没有发现的通风口跑掉,便继续堵通风口。

日军对这种无赖的打法很恼火,但还是坚守不出。最后剩余的三百多人因为受不了烟熏,意图趁黑夜离开要塞,逃往对岸,被全歼在路上。

东宁要塞是最后解放的东北领土。

此后,这一只抗联部队就进驻东宁要塞,和乌苏里江对岸的日军对峙。而日军则住进了对面的苏联要塞。

苏联的要塞小路掌握的资料有限,向苏联有关部门所要,很快苏联方面提供了详尽的资料,但是,据侦查,日军占领后,对要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要塞资料不详。

后来,抗联多次侦查,也只是了解几处重要的原苏联要塞。在解放外东北的时候,采取的也是火攻的策略,大部队在要塞远处包围,飞机投放燃烧弹。火攻引起山林大火,将要塞全部摧毁。使用的时间长,代价大。要塞里的两千日军只有数百人逃出来。大火在要塞的南侧和北侧都被抗联控制住了,向东烧到铁路后,火就熄灭了。

没想到的是,在要塞南部还有一个较小的要塞。这里隐藏了一千日军。

后来,找苏联人了解,也不得要领,不知道为什么还有一个要塞。知道数年后,才有一个苏联老兵说,他有一个战友参与过要塞的守卫,知道原来南边的小要塞是早期的,小山丘太矮,地质条件不好,废弃了。估计是日本人发现了之后,进行秘密整修,后来就驻了进去。

残余日军是被一个当地的老乡发现的。东宁对岸的要塞刚刚收复,烧得乱七八糟,南侧有一片平坦土地,分给了一家河南难民。这一家难民开荒,便按照政府的要求,在土地周围打出防火带,然后放火烧荒。地面的草,灌木烧尽,就可以开荒了。这是政府为了加快开荒进程采取的措施。

烧荒得到了驻军的一个班战士的帮助,很顺利。开荒时,老乡发现了一个日本水壶,一个日本人的包袱,里面有衣服和钱。现在,日元和金票,伪满老头票都还在流通,他尝到了甜头,就在附近的山丘上乱找,看能否找到日本人丢落的好东西。

在打败了日本人之后,本地所有百姓都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搜罗日本人遗弃的东西。东北话叫捡洋落,落这里发音同涝,也就是捡东洋人扔下的东西。捡到衣服,钱,孩子的不在话下,有的人甚至捡到日本刀,枪支子弹,有的还捡到日本大洋马的。

日本的大洋马是引进欧洲品种杂交而繁育成的,是军马,最次也是军中的驮马,用来做农活可惜了。

为此,政府还发出过命令,百姓捡到军用物资,包括武器战马,都要交公,政府会给奖励。

结果,他找到了一个隐蔽的射击孔。他去驻军要塞做客的时候见过,知道这是要塞地堡。正吃惊的时候,听见里面有人说话,知道里面隐藏有日本人,撒腿就跑,去军营报告。

驻扎在附近的东北抗联知道了,以为不过是几个几十个残余的日军。现在,搜查残余日军的任务基本完成了,这一带不时地有日军活动,有丢失粮食,破坏公路铁路,暗杀村民干部等现象,原来是这一股敌人。

距离驻地不远处还有日军,这还得了。

根据附近一系列事件分析,应该是五六个到十几个日军的样子,于是,驻军派出了一个排,前来搜索残余日军。

结果,三十几个搜查的士兵,被日军的机枪射杀了二十几个,只有不到十个生还。

损失虽然大,日军残余部队的数目大致清楚了。根据几个射击孔设计的密度,还有撤退时追击的日军数目可以判断,里面的日军至少有几十个人。

事态严重了,很快就上报到了海参崴上层。魏拯民亲自指挥,一定要把这个要塞拿下来。为什么要魏拯民亲自出马?因为这一地区太重要了。

如今和以往不同,现在,乌苏里江流域全部解放,残余日军已经清除干净,政府已经做好了规划,要大规模开展建设。从海参崴向北到伯力着一个长条地带,是平原和山区丘陵,适宜人口居住,适宜开发。附近有矿山,有河流,是个工业,适合农业。

政府的计划,要把这里建设成一个千万人口的经济核心区,以工业,航运业,林业,矿业为主,以农业,渔业为辅。几条铁路公路向东向西规划好了,战俘和民工已经开始建设了。这里要建成向库页岛,勘察加半岛,甚至白令海峡的跳板。

最重要的,是这里要建成南据日本的基地。驻军有海军和珲春一带,南防日本。海参崴以北为后方,计划将来不驻军队。

这个规划可谓雄伟,很多人都为之振奋。而且在前一阶段朱毛来东北的会议上,已经批准了这个规划,这个规划还得到了毛公的赞许,并且根据他对全局的规划进行了调整。这几天,这个规划已经在大西南获得广泛认可,大批青年知识分子要到这里来,参加建设,寻找机会。华北华中解放区的百姓也知道了,不少亲戚已经来东


状态提示:第619-2章 残存的日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