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两句
|
我最近工作比较忙,抽出时间把写好的草稿传上去,就没别的心情了。故此,好久没有看书评区。很抱歉哈。看起来有点不尊重读者,不多也是没办法,总得生存不是。
现在,潜下心对历史感兴趣的不多,几位能盯着这本冷门书看,着实感动。谢谢,谢谢。
关于张学良丢掉东北的看法。
二三十年代时期的事情,很糟糕,但是比起清朝末年,又是大大进步的时代。各路军阀互不隶属,哪里有什么统一的中国,所有人的罪孽,都可以算到老蒋的头上,也都可以算在各地军阀的头上。细节很难纠缠了。
九一八当时,就算张学良不在北平胡闹,就算他在东北练兵,丢掉东北,也是时间问题。就算老蒋要他保住东北,结果也是如此。历史事实,不过是按照日本人的算计,发生了对日本人最有利的结果。
当时,张学良和老蒋拜把子,勉强把东北易帜。东北根本不可能整合。民国各地军阀,各自为政,各收各的税,各练各的兵,和日本人对决,局部战场,哪里有胜算?
屎盆子扣在老蒋头上,也不过分。
东北易帜前后,老蒋只在有限的几个富庶的省份收税,名义上是得到了上海等地的商团的支持,实际上是得到了英国的支持,当然,日本人对他也有期待。
老蒋的对手,南有广东军阀,西南有桂系军阀,再西南有滇系军阀,贵州军阀,四川军阀,西北三马,陕西军阀,山西军阀,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西北军阀,东北军阀,等等。
红军,不过是一只不强大的力量而已。但是,这只不强大的力量有理想,有志向,不可能用一点庸俗的手段招降。
日本人则是一只强大的,在角落里窥伺着的力量,它和老蒋有紧密的联系,还赞助一些钱。老蒋继承了军阀和清朝统治者的思想,对付军阀,永远优先于对付外部力量。
老蒋的心思,肯定不想东北生事。和张学良怎么商量的,谁都不知道。从九一八之后的几年里老蒋志得意满的精神头就可以看出来,他对东北实在用心不深,甚至根本就无所用心。
1927年后的十年,是他的黄金十年,在长江下游成就颇大。而这黄金十年,正是日本人在北方蚕食扩张的十年。在张学良进关后,老蒋开始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对他训斥的口气渐多,要他读书。
总之,老蒋的政府,是个弱势政府。
|
关于书的脉络。
我这本书,没有根编辑协调什么的,大纲只有我一个人知道。读过了一些章节的,大家或许看得出来,我书里的故事,大半是当时的真实故事,虽然有很多想象,有很多推断,但真正有些意思的,还是那些历史故事。
真正的历史故事,是有回味的。多些些章节,读者应该是有期待的。也正是遵循了历史脉络,故事情节不会简单重复,不会让人生厌。
抗战那些年,风云际会,历史之精彩,和三国战国有得一比。这个时代,人才辈出,将星云集。任何一个将军都可以写几本精彩的书。
本书不会偏离历史太远,最多是把别的国家的事安到东北,把未来的事安到东北。仅此而已。和东北联系不多的,就不写进来了。
因为重庆市当时的政治中心,又要安排几个历史上和东北有强大关联的人物,故此穿插了一些西南的内容。西南的故事,十分精彩,又不为世人所熟知,不写可惜了。
平定全世界,这故事就写不下去了。
最后,还是要谢谢大家读这本书。我没有精力向更多的人推广这本书,如果大家能够帮忙,感激之至。
|
又及,好多人都猜我是沈阳银。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