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大国崛起1900>第三百五十八节 离开
,他也辞职了,他悄然到了杭州,这里有一座博物馆,宋朝皇宫博物馆,当地政府不惜巨资建立的,里面陈列着一系列文物,四个武将、一座金棺,金棺中有一件玉溪复制品。有一本古本易经。

四个武将除了岳飞是确定无疑的外,其他三个武将还有争议,有人说其他三个是韩世忠、吴玠和刘琦,有人说余阶至少能占据一个名额。还有人坚持宋末三杰之一的张世杰也得算一个,没办法北宋出相,南宋出将,南宋的名将数不胜数,余阶抗击蒙古。甚至导致了蒙古一个大汗死在四川,这是蒙古崛起过程中,最大的败绩,放眼全世界都没有出现过,可是韩世忠吴玠那些人也都是力挽狂澜的名将,名额只有四个,实在是说不好。

对这些名将的争议,蔡锷是不感兴趣的,他只知道这些人是跟岳飞一样的古之名将,所差的只是背上没有刺上那几个字而已。

易经中夹着的那根树枝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因为一个易字一个木字,不就是杨吗?

据此很多人提出杨潮当皇帝是天命所归,要不是自己从始至终参与了开挖,蔡锷一定怀疑这些都是杨潮弄的石人一只眼,是杨潮为复辟做准备,可是他从始至终见证了挖掘过程,他对此深信不疑。

他甚至都有些动摇,甚至都接受世界上是有天命这回事的,杨潮横空出世,带着中国获得一个强国的地位。最关键是让中国有了强国的国力,强国的底气,然后是易经的杨字,传国玉玺的出世。他真的要怀疑世界上有气运这回事了。

他也跟杨潮仔细谈过这个问题,他甚至当面表达如果杨潮要当皇帝,他不反对。

可是杨潮本人却坚持否认,认为一切都只是巧合而已。

杨潮不但否认自己有意当皇帝,还表示会依照国会决意,尽快推进正式选举。然后他将交出权力,解甲归田不问世事。

杨潮的这种高风亮节,在报纸上引起巨大热议,有的人歌颂,有的人抵触,歌颂的人说着是中国不为名利所动的高洁品格,抵触的人表示,这是没有责任感的退缩,该带领国家的时候退缩,算不上什么高风亮节。

这两派人其实都是支持杨潮的,只是一派是怒其不争罢了,杨潮不当皇帝不说,连总统都不想当,让很多人郁闷。

蔡锷对杨潮有自己的观感,他已经不止是郁闷了,他甚至感觉到一种内疚,他感觉要不是他这种人,不是他曾经反对过袁世凯当皇帝,不是他被所有人看做是坚定的皇权反对派,那么杨潮也许不会顾忌,也许真的会当一个好皇帝,有杨潮这种人当皇帝,中国至少能获得三五十年的稳定发展吧,到时候国力会何等昌盛,国际地位会何等提高,也许真的有可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等强国。

其实蔡锷只是反对袁世凯这种人,他认为袁世凯不会是一个明君,但是杨潮却绝对有当明君的潜质,而他是反对皇权的标志,这让他倍感压力,报纸上对杨潮离国的惋惜,都是对他的谴责。

之所以觉得可惜,其实还是蔡锷对其他人没有信心,他觉得除了杨潮,谁都搞不好中国的政治,他蔡锷不行,他老师梁启超也不行,嘴炮无敌的炮哥更不行,至于米青、李富安这些热他也不看好,除了杨潮,还能有谁?

蔡锷不知道的是,他这种观念还是太传统了,让最有能力的人领导国家,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政治。而除了当皇帝,谁能保证最有能力的人始终掌握权力。总统总是有一个限期的,杨潮哪怕继续当总统,迟早还是要走的。

越是抱着这种念头,蔡锷就越是觉得内疚,因为他始终觉得他负有责任。

蔡锷只是责任感太强烈了而已,而且他个人的精神也影响不到国家,可是千千万万人对杨潮离开抱有遗憾,对米青能力质疑的时候,就出问题了,最明显的表现是上海股市十分不稳,剧烈的波动,竟然产生了一次小规模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十多家小银行的破产。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八节 离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