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青春校园>盛世娱乐>第四百零四章 小美的决定

耐着性子看电影,认真的去干一件事情时候,还是可以代入进去的。明《蓝色大门》本身是很不错的,毕竟是大奖影片。

如果有看过原版的《蓝色大门》,那么再看这部不一样的版本,会有一种诡异的感受。就像是当年被你鄙视的臭丫头,十年后变成女神从你身旁走过的直视感。人还是那个人,气质却全变了。就像现在大银幕上的《蓝色大门》,故事依然还是那个属于桂纶美的故事,不同的是整个影片透露出的气质。青涩又有些茫然,但快乐和无畏的青春是属于原版的气质。现在呢,青春依然是青春,只是比重更多的落在桂纶美跟许伟甯身上,所以属于少女的粉红色彩自然而然的展露出来。

毫无疑问,现在的《蓝色大门》是一部女性主题的青春片,而不是原版那个青春主题的电影。就是突出的这点,才让易志言拿到了导演大奖。杜翰文忽然发现自己是有些顿悟了,也是在娱乐圈混了这些年,总算有些经验了。

原版中孟克柔跟林月珍一起骑自行车的画面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桂纶美载着许伟甯的桥段。趴在桂纶美背上的许伟甯,眼神闪亮的像是在跟杜翰文说着什么好玩的事情一样。而骑着自行车的桂纶美,跳动的发梢,这就是青春的色彩。那么独特,两个人的画面,纯净的没有一丝云彩,湛蓝的天空,快乐的心。跳动在台北五颜六色的夜晚,在这座浮华的城市,两个少女像是精灵一样那么与众不同。这是这样的画面,就足够易志言骄傲了。这是截然不同的《蓝色大门》啊。

也难怪外媒在提到这部影片时候不提杜翰文了,在易志言把属于这部影片独特的情绪点提升出来之后,杜翰文真的就变成了工具人。串联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而一部青春片最重要的真的不是故事。而是情绪。属于那个年纪,特殊的情结。不懂什么天长地久,不懂买钻戒送车子,一颦一笑只是为了彼此一个眼神,开心也只是为了在课堂上一个完美的回答问题。青春不需要黑历史。在那个彼此都离成熟还很遥远的时候,心与心的碰撞才是最真挚的感情。

桂纶美跑步到汗流浃背,男孩一样的刘海贴在额头,那镜头忽然让杜翰文想起了《初吻》里的苏菲玛索。同样的神采飞扬,活力四射的少年人模样。这种魅力无关于yù_wàng,而是引起人共鸣的一种活力。热情会提升气氛,让人忍不住会笑起来,想要跟姑娘一起奔跑。

毫无疑问,桂纶美在电影的表现,比自己在拍片时候看到的更好。这也是自然的。减掉了一些不必要的镜头,连贯性更强,画面冲击力也是一波接一波。跟在拍戏时候,时不时就要喊卡显然是不同的。而桂纶美的好,是靠许伟甯的配合发挥出来的。无根之萍要逐水而居,想要像一朵花一样绽放,是需要根去固定,要绿叶去施加底色衬托的。

杜翰文知道许伟甯在整个拍片时候都是把桂纶美当做自己去演的,一度杜翰文认为这可能是许伟甯人生里最佳演出了。不过在看到电影的时候,显然认为丫头还有成长的空间。说实话按照剧本来讲。林月珍的感情是释放的,跟孟克柔的内敛形成对比。但在电影里,显然许伟甯表现出的却是更小女孩的那种羞涩。即便是对桂纶美说着暗恋男生的事情,也是小女孩特有的那种眉梢收敛的清纯。

影评人会受到电影内容的影响。直接从女女之恋去看许伟甯的爱,这种内受外攻对上桂纶美这种外受内攻真是绝配。但从杜翰文这看到的却是一点儿不相称的感情,特别是有两个跟画报似的画面。奔跑着的许伟甯回头看向桂纶美,挥挥手,笑的灿若桃花。桂纶美愣了愣,嘴角挂起微笑。使劲挥手回应。看起来很美,极度符合电影里两人的关系,但在杜翰文眼里,许伟甯就是在自己送她回家时候,她一定会挥手告别而已。笑颜没有一丝一毫的区别,显然姑娘并不是在代入故事画面,而是在想其他的场景。

许伟甯已经靠着杜翰文的肩膀睡着了,这片子对于她来说已经看过很多遍了。早就没了什么热情,接受采访太累,靠着杜翰文睡觉太舒服了。轻柔的鼾声,可爱的侧脸,在幽暗的灯光下相当迷人。这姑娘也是要有女人味了以后,才会变成妖精的。至于现在嘛,摸了摸许伟甯的脸,还只是个习惯什么事都找自己解决的懒虫而已。

“我是女生,喜欢女生。”孟克柔的这句话取代了经典的“我是女生,喜欢男生。”

也是因为这句话,《蓝色大门》才为易志言最终拿下大奖。杜翰文有时候又有些鄙视那些个评审,各个都是爱好奇特,性向不明的家伙。好像凡间就没有什么能吸引自己,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了一样。非要用这种特殊的感情刺激麻木的神经,才能拿大奖。也难怪各大电影奖项拿大奖的作品充斥着各种畸形恋,不伦恋。这也是易志言回了台北想找投资更困难的原因,谁会为了一部注定没票房的影片去投资呢,脑子里又没缺弦。醒醒吧,金牌导演,蕾丝恋真的不适合你。

首映结束,杜翰文带着两个小姑娘去吃饭。奇妙的一点是原历史桂纶美可是听从易志言的建议挑选了大学,而现在,桂纶美更信任杜翰文。

没办法不信任,两人认识的那么早,虽然算不上多亲密的朋友。但杜翰文也从来没想过要跟桂纶美怎么样,所以显得就很没有攻击性。这让很对喜欢自己做主,颇具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四章 小美的决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