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大顺皇朝>第九百四十章:扬威大漠

战报传回中军,所有禁军士卒都为之一振,继而是羡慕。更新最快

有了军功,就意味着有军功田分发,虽然不多,仅有五亩,也要交税,但那也是自己舍命换回来的。中国人对土地的情感,是别国想象不到的。只要是自己的土地,哪怕再贫瘠,再不堪,汉人都会视若珍宝。

要是家中无人耕种,还能折现成钱银。战殁了,还有抚恤。更重要的是,要是立了大功,升迁是免不了的。一旦做上了军官,再进入皇家军校学习,那出来绝对是一员小将了。做了将军,就等于步入了仕途。有什么比当了官更好的事吗?对于中国人来说,还真没有。

于是乎,禁军的士气为之一振,更加渴望来一场大战了。

大军更沉默了,但沉默,比喧闹更具力量。

契丹人似乎也明白了,这支大军似乎并不是来耀武扬威的,而是真正来讨伐的。他们的目的,就是辽国上京临潢府!

临潢府,是辽国的心脏,哪容有失?

于是乎,这些契丹贵族再不敢掉以轻心了,而是趁着大顺禁军安营扎寨,开始集结大军,准备将他们阻拦在饶州。

辽太祖年间,辽国设置永州,匡义军节度使。将渤海国遗民迁居到饶州。下辖长乐县、临河县。

说是州城,其实只是低矮土城,并不具备防御能力。

大顺禁军,也对此毫无胃口,他们打算从饶州的麝香河跨过,直取临潢府。

耶律洪基急了,连下五道圣旨,饬令各个契丹贵族,一定要阻挡禁军。

迫于压力,这些契丹王公贵族,再也顾不得保存实力,准备与大顺禁军决一死战。

饶州前面,是一马平川的草原,最适合骑兵集团冲锋。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王公贵族愿意决一死战的原因,毕竟对他们有利。

契丹人不善于攻城,更不善于守城。一旦大顺禁军突破到了临潢府,那么临潢府就真的岌岌可危了。临潢府一旦失陷,被他们一时压制住的女真、室韦、萌古、敌烈八部、粘八葛部、梅里急部、茶扎剌部等等,就会蠢蠢欲动,要瓜分辽国。

毕竟辽国是由多个游牧民族组成的,北部、西北、东北,几乎全都是这些部族的领地。再加上小冰河时期的到来,这些部族早就受够了苦寒之地,若不是忌惮辽国的大军,他们早就想南下了。一旦临潢府被攻破,就等于宣告辽国战败。辽国战败后,这些部族就再也没有了掣肘,南下似乎就顺理成章了。

契丹的王公贵族也不傻,他们之所以有今时今日的地位,是因为祖上强大,驱逐了另外的游牧民族,奠定了契丹的地位。一旦契丹失势,他们也会变成那些部族一样,或者像匈奴、突厥一样,远走西方。

怎么看,都是一条不归路。

为了契丹族的兴衰,他们不得不认真对待了,再也不计得失,不计生死。

于是乎,两军在麝香河前相遇,各自安营扎寨,准备决一死战。

夜幕降临,草原上一片寂静,除了马匹的嘶鸣声,还有远处的狼嚎之外,便是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春季的草原,夜晚还是异常寒冷。若非禁军有了棉衣,根本不敢在春季北伐。天气,永远是军队的大敌。

就算是耐得住苦寒的契丹人,也因为衣裳单薄,冻死了不少士卒,更别说牛羊了。

双方也没有偷营,大家都知道,偷袭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到了这个地步,契丹人哪里不知道,汉人已经把粮草化整为零?偷袭,已经成了昏招。除了徒增伤亡以外,再无其他用处。

看着那坚韧的,层层密布的铁丝网,见识过厉害的契丹骑兵,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绝对是骑兵的克星!

要是决战的时候,他们步步为营,慢慢推进,那么辽国真的就无计可施了。

一旦战马被铁丝网挂上,就算跳得过障碍,但战马绝对会被划伤。划伤的战马,还能算得上是战马吗?它们会癫狂,不受控制,再好的骑兵,也会被颠下马来。

他们都想得到,汉人会想不到吗?

契丹人只想知道,是谁想出了这个缺德的法子,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

很不巧,正是陆承启想出来的。

真正决战的时候,陆承启的设想是壕沟加铁丝网,彻底封锁敌人的机动兵力。战壕层层密布,战马是绝对没有驻足之地的,更别说冲锋了。

这就是二战的时候,为什么战马退出战场的缘故了。在如此密集的战壕下面,又配备了强大的远程火力,别说战马那么大的目标,就算是穿着全身盔甲,也会被扫射成筛子。

当然,现在没有连射机枪,火力不够强大。但战壕配合铁丝网,也够用了。

如果实在没时间挖战壕,还有各种铁皮车。围成一个大圈,根本不惧骑兵冲锋。

黎明渐渐到来,决战即将展开。

种诊为了隐藏这个作战意图,并没有挖掘战壕,而是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铁皮马车,放在了最前面。

后面,则是依靠着铁皮马车的刀枪盾兵,再往后,则是弓弩手,火枪手,最里面,则是大杀器子母炮。

禁军的行军速度慢,就是因为携带了这些子母炮。不然的话,他们在平地,一日行军一百八十里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待得契丹骑兵中的大纛竖起,契丹骑兵开始咕哌乱叫,似乎在蓄力,准备冲锋了。

“太尉,子母炮已经调好诸元,随时能准备射击!”

“太尉,后方


状态提示:第九百四十章:扬威大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