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时间过得很快,在接连几场的风雪中,不知不觉间来到了腊月廿十四。雅﹏﹎文>>8﹍w-m
这一日,在大顺历法上,称之为“交年”,意味着这一日旧年和新年在这一天交接。从这一点的意义上说,这一日方才是民间的新年。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交年节上,长安城百姓皆焚钱纸,诵道佛经咒,以送故迎新。白日里,家家户户不论贫富,都要准备“蔬食饧豆”来祭灶,也就是敬灶王爷。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天汇报,除夕日返回人间,汉人百姓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家家户户都祭拜他,以求一年平安吉祥。这也就是传说而已,但实际上也证明了,百姓们都明白,火灶对一户人家的重要性,厨房不干净,人就容易生病,一年到头赚来的钱,都跑药铺去了。所以民间有句话,叫做“灶王爷大过神”,也就是说在神位纸的时候,灶神是要比神还要更高一些的。从中不难看出,这些朴实的百姓,祈祷一家平安的心愿。
到了夜间“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吧w`w-w=.-送神便是送灶神了,晋代葛洪《抱朴子·微旨》里面有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一百日也”。也就是说,谁要是得罪了灶神,严重的要少活三百天,轻微的也要少活一百天。这原先是些虚无缥缈的传说,但民间愚夫愚妇皆信这个,便慢慢化成习俗。
因为是“送神日”,所以白天街坊间市声鼎沸,到处都是叫卖五色米食、花果、胶牙饧、箕豆等祭灶用品的声音。市井中还有“迎傩”的祭神队伍,敲锣打鼓,向各户人家“乞求利市”。
傩戏原本是古代祭祀仪式中的一种舞蹈,后来慢慢成了新年交接时演出的戏剧。此时长安城中,不论是勾栏还是瓦舍,在这些天都会上演傩戏。
对于普通百姓,特别是长安城北的贫民区,租借官家房屋的百姓来说,添置年货,少不得要花销一大笔钱。这些钱银,大户人家自然是不成问题。但生活在官家公屋的贫穷家人家,则恐怕应付不了过年的开销。
万物生长,自有其办法。正所谓蚁有蚁路,蛇有蛇道,穷人也有穷人的办法。吧﹏w`w-w=.-进入腊月之后,街市上的穷苦人家,三五人为一队,装神鬼、判官、钟馗、小妹等型,敲锣击鼓,沿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也有驱傩的意思。其实“驱傩”只不过是这一习俗的表面形式而已,更重要的是,这个习俗给了城市贫民一个获得救济的机会,同时又不失体面。中国人最重面子,哪怕是穷,也要表面上过得光彩些,更别说是生活中京都的百姓了。
陆承启本来也不知有此事,直到高镐起,陆承启才得知。他觉得这算是社会救济的一种,也就没有加以干涉。若是能减少一些贫困人口,陆承启还乐得放手这么做。
交年节最开心的,不是百姓,而是外出做官的人。因为按照大顺的习俗,自腊月廿十二起,各地州府的衙门都不办公了,外出任官的官员,都可以打包好行囊,回乡探亲去。中国人乡土观念很重,每年探亲是必不可少的。
而一些京官奉旨出外办事,还需要回京述职,方能再回家,这已经成了惯例。
于是,从腊月廿二十三起,陆续有外出办差事的京官回京,包括各地的监察司监察使。
正在长安城街道上热闹时,有一辆破旧的马车,自春明门缓缓驶来。因为快到新年,城防司的禁军士卒,也忙活起来。原本长安城的防卫,不算很严。但过年期间,却陡然变得紧张起来。不为别的,有几十个国家的使臣,都在长安城里面。要是他们出了事,上面追究下来,谁都不好过。
所以城防司专门检查这样的马车,不管是哪一辆都要仔仔细细,从里到外检查一番,有没有携带些什么兵器进入长安城。
这辆破旧的马车被拦了下来,为首的一个城防司伙长对车夫行了个军礼,说道:“腊月期间,奉令严查,请诸位多些担待!”
那车夫似乎也是见惯大场面的,对这样的事情并不陌生,点了点头,然后才转头说道:“老爷,是城防司例行检查。”
马车里传出一个算是年轻的声音说道:“既然是公家办案,就让他们查吧!”
那车夫下了马车,让开道:“这位军爷,我家老爷是当朝二品工部尚书,奉旨回京述职。眼看天色将黑,你就通融则个,意思意思便是了。要是耽搁了皇上的要事,怕你担待不起啊!”
长安城中,随便撞着个人,都可能是个四品京官。这来来往往的人多了去,城防司什么大官没见过?当即淡淡地说道:“晓得了,我们不会为难的。”
挥了挥手,让些城防司兵丁上前,里里外外都检查了一遍。这时,一个身着二品官服,年岁不过二十**的年青人下了马车,望了望高耸的长安城城门楼上,楷书写着的“春明门”三个大字,忽然有些感慨地说道:“黄河京都,竟是两处风景!”
那城防司伙长也算是有眼力的,看到了这二品官员,知道车夫没有说谎,见手下已然检查完了,又行了一个军礼说道:“尚书请恕罪,有令在身,不能便宜行事。”
那二品官员摆了摆手,说道:“这是你们的职责,有什么好怪罪的。李成,咱们走罢,赶在酉时前到皇宫,我要面圣。”
车夫李成连忙应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