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由又滋乳而来,本为在下之手;中间的“—”实为所持物体之象形。由此可见,虢字的本义当为双手奋力搏(或持械击)虎的会意兼形声字。虢国的名义当与虢氏的职事密切相关。周初分封同姓诸侯的目的,意在“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周公“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同书昭公九年说:“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昭公二十六年也说:“昔武王克商,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这说明周初分封同姓诸侯的用意,就是要建立一个以姬姓血缘亲族为核心的宗法统治集团,让这些姬姓贵族结成捍卫周室安全的坚强屏障,而文王之弟虢仲、虢叔建立的封国,更担负着这方面的特殊使命。首先,从虢国的封地看:虢仲、虢叔分封的国土,紧依成周、宗周的外围,皆属军事战略要塞。虢仲所封的制邑,《左传》隐公元年谓:“制,严邑也,虢叔死焉。”《国语·郑语》云:“虢叔恃势”,这是说东虢地势险要,是成周的东大门,也是东都洛邑周围的八关之一。特别有趣的是,东虢所属之“制”,一名成皋,亦名虎牢。《穆天子传》卷五:子东至于雀梁。甲辰,浮于荥水……有虎在于葭中,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请生擒虎,必全之。乃生搏虎而献之天子。天子命之为柙,而畜之东虢,是为虎牢。”郭璞注:“因以名其地也,今荥阳成皋县是。”这说明东虢属邑“虎牢”的命名,更与捕虎的事直接相关。同时,虢叔所封之西虢,位于今宝鸡市东南,是丰镐的西大门,后世所筑的散关、陈仓故城皆邻近其境,三国时“诸葛亮出散关,围陈仓”3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就连西虢东迁后的“陕县之虢”,境内不但有丰、镐与成周间东西交通要塞函谷关,而且也是晋国渡河南下的必经要津“茅津渡”之所在。这说明虢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对捍卫周室安全,有着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次,从虢氏的职事看:虢仲、虢叔为文王卿士,周室权臣。后世的虢君亦多任王室大师(卿士)或师之要职,常统领六师南征北讨。例如,周夷王时虢公“伐太原之戎”,《后汉书·东夷传》载厉王时虢仲征伐淮夷事4,虢氏中的师(读哉音)、师望、师承等历任穆、共、懿、孝时的“师氏5”。而师氏统帅(也是周王室)的精锐部队就称为虎贲。《史记·周本纪》说:武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集解》引孔安国曰:“虎贲,勇士称也。若虎贲兽,言其猛也。”《尚书·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淮人、缀衣、虎贲”,伪孔传谓:“虎贲,以武力事王”,周秉钧注:“守王宫之官”;《白虎通·五行》:“虎之为言搏讨也”。可见,虢氏有统领锐师、捍卫王室的职责。第三,从师氏所居的位置看:《周礼·师氏》云:“居虎门之左,司王朝……凡祭祀、宾客、会同、丧纪、军旅、王举则从。听治亦如之,使其属师四夷之隶,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门外,且跸。朝在野外,则守内列。”这说明虢君担任的“师氏”,常居于王宫“虎门之左”,是周王的近身卫戍部队。由此可见,虢本为双手搏(或持械击)虎之义,虢国冠以此名,当是引申为统领六师、捍卫周室的意思。东虢的历史东虢是文王弟虢仲的封国,史学界的看法大体一致。但它的地望、史迹及其灭亡等问题,则需进一步探讨。虢地在殷墟卜辞中已有记载:乙未,争贞,呼虢(暨)曼?八月。(《合》4531)“争”是武丁时的著名贞人,“呼”有命令之义;“虢”、“曼”皆人名,亦可视为氏族之号。“虢”即西周时期的东虢(详后),“曼”当是《左传》成公三年“诸侯伐郑……郑公子偃帅师御之,使东鄙覆诸鄤”之“鄤”,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南。可见,“虢”也是个很古老的地名。东虢是济、洛、河、颍之间的大国。《国语·郑语》载:“其济、洛、河、颖之间乎,是其子男之国,虢、郐为大,虢叔恃势,郐仲恃险”,韦昭注:“虢,东虢也。虢仲之后,姬姓也。此虢叔,虢仲之后,叔、仲皆当时二国君字。”《诗·郑谱》引《正义》曰:“谓济西、洛东、河南、颍北四水之间,其子男之国有十,惟虢、郐为大。”这说明东虢是虢仲的封国,位于济水以西、洛水以东、黄河以南、颍水以北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左传》僖公五年孔颖达《疏》引贾逵曰:“虢仲封东虢,制是也。”《左传》隐公元年:“制,严邑也,虢叔死焉。”杜预注:“虢叔,东虢君也,恃制邑而不修德,郑灭之”,杨伯峻注:“严邑即险邑,虢指东虢,制当为其属地。”《左传》庄公二十一年:“王与郑伯武公之略,自虎牢以东。”杜预注:“虎牢,今河南成皋县”。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云:“虎牢之险,天下之枢也,在虢曰制,在郑曰虎牢,在韩曰成皋。”《史记·郑世家》《集解》引徐广曰:“虢在成皋,郐在密县。”《汉书。地理志》河南郡荥阳县应劭注:“故虢国,今虢亭是也。”《括地志》曰:“洛州汜水县,古东虢叔之国。《元和郡县图志》卷五:“汜水县,古虢国,郑之制邑,汉之成皋县,一名虎牢。”这说明东虢的都邑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附近。东虢故城尚有迹可寻。今河南荥阳广武乡南村村东南有东虢故城,俗名平眺城。《中国文物
状态提示:虢国君王虢叔--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