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青春校园>中华古代名人录>名媛篇之邹孟轲母(前392—前317)
来的母亲节,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回眸中华民族的历史,孟子母亲仉氏是最突出的中华贤母形象,在孟子三岁丧父后,她就担负起教养孟子的全部责任。“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传颂了两千多年,从孩子成长的外部环境到学习的内部规律,她都注意到了,终于使孩子成了大器,她自己成为教育子女的母亲典范,被誉为“母教一人”,至今仍传为懿范,孟母堪可作为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表,用以彰显母亲的伟大和伟大的母爱,激励一代代母亲,激发作为人子的爱心、孝德。生儿育女是为人母之始,以孟母为旗帜的中华母亲节选定在孟母生孟子之日,因为这一天仉氏才成为孟母。有些孩子过生日只想到自己的快乐,而在传统美德中生日应当感激母恩,因此称生日为“母难日”,或径称“母难”。把孟子的生日定为以孟母为形象代表的母亲节,意味着在庆祝自己生日时应感激母恩、感谢母爱。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有着历代相传的孟子生日纪念,而且在明万历本《三迁志》等文献中有相应的依据。孟子的生日为周历四月初二。以这个日子为中华母亲节是较合适的。为推进中华母亲节的确立和发展,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和社会工作者自愿组成“母亲节促进会”,并依法开展工作。我们认为:美国的母亲节是由费城一个地方先搞起来的,我们也不妨从孟子故里邹城市等若干地方先运作起来,只要实践证明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就会逐渐形成气候,蔚为大节,将竭诚尽智为此而努力,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支持。母亲节促进会二00六年十二月十三日

9孟母电影

剧情概况

片名:孟母出品公司:山东海华影业有限公司类型:国产电视剧上映年份:2013年

剧情梗概

孟母为使儿子能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在孟轲孩童时迁居凫村,学龄时又迁至邹城南关学宫上学。在孟轲少年时,让他拜孔子曾孙孔白为师,入读子思学院。孟母善于结合现实、因势利导地启发少年孟轲的心智,注重教育培养儿子诚信、善良、仁德等品质。孟轲从小受母亲耳濡目染的严格教育,刻苦求学,严谨自励,终成大才。孟轲成年后,孟母支持他到邹国太平邑推行仁政兴邦的思想,成效显著,得到邹穆公的褒奖。后来,孟母又劝说孟轲要心怀天下,孟轲听从母意的教导,带领弟子离开邹国,周游列国,荐贤为上,宣传、推行仁政。随着孟母年岁渐高,孟轲欲留家尽孝,孟母交代儿子,以天下为重便是尽孝。在孟母的支持下,孟轲继续周游列国,授徒著述,弘扬孔学,形成了完整的孔孟之道,成为一代儒学大师和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10

《邹孟轲母》原文-出自《列女传》之《母仪》

(1)邹孟轲母: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衒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

(2)邹孟轲母: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

(3)邹孟轲母: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

(4)邹孟轲母: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

(5)邹孟轲母: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6)邹孟轲母: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7)邹孟轲母:孟子处齐,而有忧色。孟母见之曰:“子若有忧色,何也?”孟子曰:“不敏。”异日闲居,拥楹而叹。孟母见之曰:“乡见子有忧色,曰不也,今拥楹而叹,何也?”孟子对曰:“轲闻之:君子称身而就位,不为苟得而受赏,不贪荣禄。诸侯不听,则不达其上。听而不用,则不践其朝。”今道不用于齐,愿行而母老,是以忧也。”

(8)邹孟轲母:孟母曰:“夫妇人之礼,精五饭,审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矣。故有闺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易》曰:‘在中馈,无攸遂。’《诗》曰:‘无非无仪,惟酒食是议。’以言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也。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


状态提示:名媛篇之邹孟轲母(前392—前317)--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