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扬获得了那些宦官还有韩赞周他们的信托资金置换,张飞扬顿时获得了很多财富。而他开始询问这些手下钱庄的人,让他们汇报一下最近的钱款情况。尤其是放款的情况,让他可以好好的检验一下。尤其是他看看这些财富,能不能够放出去。作为银行,首先要做的也就是利用利率差来进行获利,这个也就是最基本的利润之一,也是最保险的利益之一,所以张飞扬自然也都是万分重视的。
“东家,目前我们一共拥有存款折合成为白银一共八万两银子,当然这个并不包括那些东家在外面的那个银海里面的银子。而这个八万两银子也都是很多商贾存进来的,也有一些普通百姓存进来,他们正在利用这些财富来进行存款。而我们八万两银子,其中有四万两是定期存款,他们都是冲着这些利息过来的。还有四万两是活期存款,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准备金去兑付。”
张飞扬马上说:“不要紧,我规定了一个数字,也就是百分之二十。存款准备金是百分之二十,所以这个存款准备金是必须要留在我们这里随时准备兑付给他们的,我们不能够拿出去放贷。百分之二十,也都是非常保险的数字了,因为那些所有存款的人不可能同时过来取款挤兑。而我现在关心的,是贷款的问题。你们能够贷款多少出去了?”
那个掌柜马上说:“东家,我们有不少人过来和我们询问关于贷款的事情。从那些商贾,到普通的百姓也都考虑要贷款。他们听说了我们最高利率不到一成,这样让他们也都感觉不敢置信。东家,你实在是太仁慈了,居然最高利息才不到一成,要知道利息五成以上的比比皆是啊!”
张飞扬作为学习金融的,他当然知道古代利率的问题。古代的高利贷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要命的东西,往往能够在农民破产当中起到催命符的作用。要知道在宋朝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方法叫做青苗法,那里面是王安石提出的,利用国家剩余钱财来进行给农户贷款。而每年利息最高不能够超过百分之三十,可是这个也都是被称之为“善政”了。虽然这个青苗法能够解决民间高利贷的问题,可是他执行的官员却有问题。张飞扬知道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最大的问题在于用人不当,在无法掌握地方官员的时候,好政策都被弄歪了,这个不就是让那些既得利益集团去“革命”,尤其是革了自己的命吗?谁这么做,谁是傻子。
而百分之三十的利息,都是高利贷了,这样可想而知这个时代的利息是如何之高了。在古代时候,贷款利息每年高达百分之五十那是家常便饭,而百分之百那也都绝不在少数,甚至是百分之一百多都是有的。
在灾荒年间,很多农民因为灾荒,无法支撑下去,他们只能够借款度日。可是古代的利息普遍是那么高的,这样让他们也都无法承担。一旦过了几年,什么利滚利之类的利息叠加,然后利息转化成为本钱继续产生利息,这样农民破产是必然的。而那些官僚地主们也都趁机兼并土地,利用那些农民所谓的欠债来兼并土地,然后获得大量的财富。而农民没有了土地,可是却还要承担债务,这样让他们不得不去躲债。这样他们也都会成为流民,最后被这些高额的债务给吞噬。
“哎,这些高利贷,真是害死人啊!哪怕是我这个学习金融的人,也都狠不下心来如此之高的利息。这么高的利息,不是要人命吗?百分之三十的利率,在后世简直是不敢想象。”张飞扬想道。
张飞扬也都不忍心要这么高的利息,张飞扬知道在明朝末年,土地兼并已经非常严重了。所以他自然也多是不敢要那么多利息,尤其是到时候万一产生了呆账坏账,那可才是最麻烦的。自己作为一个银行业的人,自然要准备好各种的准备。银行和普通放印子钱的人不一样,印子钱的那些人都是自己的钱,他们都是利用自己的钱来放贷。可是张飞扬不同,张飞扬是利用别人存在他这里面的钱来放贷,他首先不能够要那么多利息。如果要了那么多利息,那那些商人肯定会不满。到时候人家心里面肯定不平衡了,因为自己在这里存款,可是你却用来谋取暴利,那还不如自己去放贷呢!
所以张飞扬为了不刺激那些储户,不让那些储户眼红,自然只能够降低利息。不过,降低利息也有降低利息的好处,那也就是能够让那些百姓争相过来贷款。尤其是那些高利贷者,这次必然会遭到严重的打击。
而在交通钱庄外面,很多人都过来进行咨询贷款的事宜。不过,有些人是商业贷款,有些人却是普通的小额贷款,资金数量并不大。在这两批人里面,张飞扬的伙计们把他们分成了大客户和小客户,分别由大客户部门和小客户部门进行接待。
“交通钱庄的贷款,最低不过是五分利息吗?”有人问道。
张飞扬的伙计马上说:“是的,是五分利息。”
五分利息,也就是每年百分之五,而这个足以让很多百姓也都动心了。因为如此低的利息,那完全是在惠民啊!所以这个让很多百姓也都感觉是一个仁政,感觉张飞扬是在善待百姓,是在让百姓获得实惠。
“那我们赶紧过来借款,然后把那些印子钱都给还了,这样我们压力也都减少了很多。”“是啊!赶紧来这里借钱,然后先把印子钱给还了,这样我们日子过得舒心很多了。”
而那个伙计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