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抗战之中国远征军>288.第288章 勃固之战(五)

这个作战计划很快就得到了陈善国师长的同意。

也许在这一刻陈善国才醒悟过来:当前日军的任务是要挡住中国军队,如果他们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日军在战略上就已经失败了。

所以,中国军队实在没有必要继续在这里与日军打太极。

接着陈善国就制定了一个更详细的计划:留下新三团及第五十军149团在勃固继续与日军缠斗,新一团及新二团则在炮兵的掩护下突破日军的防线沿公路继续朝仰光穿插。

首先要做的就是实施戒严。

干这活的是工兵,几辆推土机开上去比什么都管用,缅甸百姓一看这么一个庞然大物“隆隆”的开过来,后头还跟着一群不住鸣枪示警的中国军队,于是很快就离开了主干道。接着推土机那铲子随便铲着一些倒塌的碎砖瓦砾,几下就把与主干道相连的街道给堵上了,甚至有些工兵干的更狠,铲子往街道拐角处的房子一推,“轰”的一下,房子倒塌时也就完工了。

正所谓兵贵神速,没等缅甸百姓或是隐藏在百姓中的日军明白中国军人要做什么,新一团的战士就在几辆谢尔曼坦克的掩护下迅速沿着主干道往前推进。

这回战士们的推进可就放心多了,至少他们不用担心有什么“百姓”突然跳出来惹麻烦,如果还真有百姓闯进来,那就对不起……只能将其当作是日军给解决掉了。

结果还真有几个不死心的“百姓”还想作怪,他们躲在墙角的阴暗处等坦克经过,然后突然抱着炸药包闯了出来……但因为没有其它百姓的“掩护”,这种做法的结果只能是使他自己被打成了蜂窝。

坦克“隆隆”的往前开,很快就开出了城区,炮兵部队适时朝日军阵地打去成片的炮弹,这是在为开进的新一团提供火力掩护,同时也是在干扰日军的视线,使他们不致于在短时间内就集中起来阻击沿着公路开进的新一团。

至于那些躲在散兵坑里抱着炸药包或是磁性反坦克雷准备炸坦克的日军……这的确是个麻烦,因为坦克必须开在前头为步兵做掩护,而坦克在这黑夜中又很难发现前方的散兵坑里是不是躲着人,跟在坦克后头的步兵则因为被坦克给挡着更无法发现。

但这个问题很快也就被张弛给解决了。

方法其实很简单,张弛让战士们带足了手榴弹,一路前进就一路往坦克前抛手榴弹……坦克不怕手榴弹炸但人却经不起这么炸,所以一路炸过去的结果,就是坦克没事而想要靠近坦克的日军却会被炸飞。

果然,这一路上去就看到许散兵坑里时不时的会出现一具日军的尸体,它们血淋淋的尸体旁常常还有一个没来得及引爆的炸药包或是磁性反坦克雷。

新二团就跟在后头负责掩护新一团的两翼,于是新一团的坦克和装甲车很快就如预想的那样突破了日军防线驶进了公路。

但这时却出现一件让所有人包括日军都感到意外的事,刚刚走进公路不久的新一团正面突然就出现了一支部队,在坦克车前灯的光线下,张弛隐隐看见公路上黑压压的一片全是日军,少说也有几千人,这其中还有坦克、装甲车等不计其数。

原来,这是被木村兵太郎留在后头的坦克大队及105混成旅团……木村兵太郎由于担心部队赶不急增援勃固,于是把部队分成两个部份,一部份是速度较快的汽车及炮兵部队,另一部份则是速度较慢的坦克及步兵。

与新一师作战的日军是先一步赶到勃固的日军73旅团及炮兵部队,其后的坦克及步兵直到这时才刚刚赶到,十分巧合的是迎头就与突破防线的新一团、新二团撞上了。

走在公路前头的日军这时也发现情况不对,立时就紧张起来,日军正确的选择应该是散开并通知后方的日军有敌情并做好准备,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他们选择了就地组织防御……这可以说是勇气,也可以说是愚蠢。在这样的地形上而且还是面对中国军队的谢尔曼坦克组织防御,那就跟自杀没什么区别。

既然日军送上门了,那张弛也不跟他们客气,当即就发出进攻的命令,同时命令炮兵联络员联系炮兵对日军纵深实施轰炸。

这一来可就热闹了,首先响起来的是坦克上的机枪,随着一排排子弹过去,公路上排着密集队形的日军当即就发出惨叫成片成片的倒下,他们中有些聪明的就躲到坦克后避子弹,但这也救不了他们的命……日军的九七式、九五式坦克都被牟田口廉也给调到英帕尔方向去了,留下的都是些超轻型坦克,比如九二式、九四式,这些坦克的总重量只有3.5吨,武器要么是两挺机枪要么就是迫击炮,这种坦克对于战斗全重有34吨的谢尔曼坦克来说简直就是玩具。

所以谢尔曼坦克根本就没开炮,甚至连机枪子弹都省了,“嘎啦嘎啦”的开了上去十分轻松的就将日军那些“铁皮棺材”压扁,在坦克内的日军坦克乘员那就不用说了,直接成了“夹心肉”,躲在坦克后日军也有许多来不及逃跑被压在了谢尔曼的履带下。

有些日军想乘着这个时候抱着炸药包上来将谢尔曼炸毁,但还没等他们上来就发现谢尔曼坦克后掷来一堆东西……那是坦克后的中国士兵沿用刚才突破日军防线的战术,反正日军没有对付谢尔曼的远程装备,想炸毁谢尔曼就只有抱着炸药用“****”贴身攻击,而手榴弹却是个很好的阻止“****”靠近的武器,战士们甚至都不


状态提示:288.第288章 勃固之战(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