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内的伪军在中国军队的“摆事实”(指炮群轰炸)、“讲道理”(指宣传攻势)的攻势下很快就崩溃了。
事实上,这还有日军的功劳……
一开始沈阳城只是一点小骚乱外加零星的几点枪声,碰到这种情况……正常人都知道应该采用安抚的手段。
这就像伪军站在中间,一边是中国军队另一边是日本军队,中国军队在拉拢伪军的时候,日本军队也该拉拢伪军才对。
但日本人向来都是在中国百姓和伪军头上作威作福,或者也可以说日本人的脑袋就一根筋,不会转变,于是对那些有异心的伪军还是习惯性的把步枪和刺刀一举,嘴里叫道:“死啦死啦滴……”
这一招如果是在平时还管用,伪军大多都胆小不敢与日军正面对抗,何况日军后头还有更多的日军做后盾呢,胳膊拗不过大腿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现在这都什么时候了,小鬼子都死到临头了还装大爷,你******唬谁呢?!
这就像捅了马蜂窝似的,驻守外城的伪军纷纷揭竿而起。那些被安排在外城用于控制伪军的日军军官当场就被伪军给斩于马下割掉脑袋用于去向中国部队献诚,甚至还有伪军干脆就朝内城发起了进攻……伪军希望能拿下内城向中国部队邀功。
中国部队则不急于进攻……此时的沈阳城已经乱成了一团,到处都是枪声、炮声和爆炸声,还不断有百姓及伪军从城内逃跑出来,如果此时中国军队掺和进去的话,虽然能迅速解放沈阳,但可想而知的是会大幅度增加百姓的伤亡,甚至还很难分辩出哪些伪军是要投降的哪些伪军是要顽抗到底的,于是就会打成一场乱战。
于是中国部队就在牢牢的驻在城外,就负责接收从城里逃出来的百姓并接收前来投降的伪军。
这局面整整持续了几小时,直到天色就要放亮的时候才慢慢缓和了下来,而此时的沈阳城,已到处都是火焰和烟雾了。
“城内还有多少百姓?”张弛问着一名刚从城里逃出来伪军。
“报告长官!”伪军回答:“差不多都逃出来了,剩下的大多都是在混乱中受伤逃不了的,外城可以说是一座空城了!”
“嗯!”张弛点了点头,这正是张弛所希望的。
这时东方闪过一道金光,久违的太阳终于从天边升起,张弛一挥手,早就准备好的通讯兵们立时就对着话筒下达了命令:“进攻!重复,进攻!”
坦克驾驶员一踩油门,数十辆“谢尔曼”坦克就分成四个方向朝着被围得像是个铁桶一样的沈阳城压缩,后头则跟着一队队手里端着m1步枪脸上杀气腾腾的步兵,战场上的气氛霎时就出现了一个转折,由之前的混乱变成了整齐而肃杀。
已经出城的百姓和投诚的伪军看着这场景,都在暗暗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否则与这些杀人机器对阵,只怕一个冲锋就给打没了。
拿下外城很容易……那只有半米厚的外墙坦克只是轻轻一撞就轰然倒塌,里头正如投降的伪军所说已是一座空城。
当然,这其中还是有一些负伤的伪军和百姓零零落落躲在墙角里,战士们本着尽量不误伤一个自己人的原则,分出一队兵和汽车来用最快的速度把他们带了出去。
但这种情形随着战线往前推进而变得越来越困难。
原因是山下文远在望远镜里看到了中国军队救助百姓的一幕,为了做最后的垂死挣扎,他当即就下令日本兵换上百姓的衣服抱着炸药包潜入外城的房舍里做好炸坦克的准备。
但山下文远把事情想简单了……
中国远征军是支一路从缅甸打过来的部队,在缅甸时他们也时常碰到日本人伪装成缅甸百姓甚至就有缅甸武装份子对中国部队不利的情况,所以他们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他们在确认安全之前,不会允许任何人哪怕是百姓打扮的人靠近坦克。
于是,那些伪装成百姓的日军更多的是在半途中就倒在了远征军战士的枪下。
半小时后,远征军就攻到了内城城墙附近……这半小时很大一部份是用于搜索外城的房屋,搜索确定没人之后就将他们一间间的爆破,特别坚固而又具有战略意义的建筑就派兵驻守。
这是保证远征军的后方不被敌人攻击的最基本的措施。
然后进攻部队花了十分钟的时间整顿了一下,接着就是万炮齐发……坦克炮、迫击炮、榴弹炮,一炮接着一炮的轰,从大连航母上赶来助战的轰炸机和战斗机也架入了战团,不断的俯冲将一枚枚炸弹和炮弹倾泻到日军所驻守的城墙上。
中国军队火力优势已经完全抵销了日军地理上的优势,甚至还可以说日军的这种所谓的“地理优势”已经不成优势……
冷兵器时期的城墙虽然居高临下且坦克、步兵不可逾越,似乎是个很好的防护。
但是,驻守在城墙之上的日军同样也没有防护可言,那箭垛用来防冷兵器的箭矢还可以,但防火炮嘛,那就相形见拙了……坦克炮、榴弹炮等一炮轰上去,整个箭垛就像面粉一样碎开,而这碎开的碎石还会像弹片一样四处乱散,将城墙上的日军打得人仰马翻,迫击炮则是直接把炮弹打到城墙里头一片乱炸。
而一旦箭垛被击毁了,位于城墙上的日军就像靶子一样完全置于步枪、机枪的火力覆盖之下无处可躲。
这也是现代战争不再垒城墙的原因,就算垒城墙那也是构筑在地下的,比如号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