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抗战之中国远征军>914.第914章 陆海之争

在冲绳战场上,美军虽然前进困难,但在海空优势及装备优势下在白天还是能取得优势……但这仅仅只是白天。

天色一黑,那情景就要让美军毛骨悚然,因为在黑暗中他们不知道哪里有敌人于是就觉得到处都是敌人。

事实上也的确到处都是敌人……许多日军都隐藏在坑道里龟缩不出,就等着晚上才出来的活动,所以甚至就连美军刚刚占领的阵地里都有可能混有日军。

除此之外,日军又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到处发动游击战……这些游击分队是牛岛满战前就隐藏在冲绳百姓中及被他放弃的北部山地中的,北部的高地大多都的1000到1500英尺,山脉周围地区被深谷沟壑分割开,且到处都是复杂的地形和陡峭的悬崖,这样的地形随便丢个几千人进去也是找不到的。

他们白天隐藏在森林里,到了晚上就从森林里出来到处袭击位于中央平原地区的美军。

至于在南面地区,日军则是在战前就利用对冲绳人的控制对其进行大量的反美宣传,遍布全岛的日军及其辅助力量,上至日军司令官,下至每一个士兵,对冲绳居民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美军是qín_shòu不如、**掳掠的凶残侵略者,对待被俘虏的日本军民更是非常残暴;年轻貌美的女子会惨遭**然后被杀害,其他人则会被集体屠杀。甚至还有军人栩栩如生地讲述被占领岛屿的居民被屠杀时,是被集体捆绑,惨遭坦克碾压而死的……

日军之所以能够这么形像的描绘这样一幅画面,恰恰是因为他们在中国就这样对中国百姓这样做过(注:冲绳战役中大多日军都是从中国战场调来的,其中有许多日军参与过屠杀,甚至牛岛满本人就是南京大屠杀的决策者之一)。

于是日军就可以轻松的隐藏在冲绳百姓中,甚到有时整个村庄的冲绳男人都被征召进了日军部队做劳工及结合海军部队组建起一支“海军进攻部队”,而用于实施游击作战的日军则替换了这些男性村民的位置。

(所谓的“海军进攻部队”,是因为冲绳有日军的海军基地,随着日本太平洋舰队覆灭后,海军基地的后勤工作人员也就“失业”了,他们被牛岛满组织起来与冲绳百姓一起组建成一支部队)

这些隐藏在冲绳百姓中的日军,到了晚上就集中起来四处骚扰、袭击美军,使美军惶惶不可终日,而日军则选择一个适当的时候突然对那些已经风声鹤唳的美军发起袭击……

这样就在冲绳岛上周而复始的出现一种状况:阵地白天在美军手里,到了晚上就又被日军拿回去,而在这一来一回的拉锯战中,美军伤亡的数字就在不断的增加。

而这还只是其中一方面。

更要命的还是美国海军也在承受着强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主要是自杀式袭击,从日本本土起飞的自杀式攻击机及刚投入使用的樱花攻击机,来自冲绳岛的则是回天鱼雷及自杀式摩托艇……这种自杀式攻击是不分白天黑夜而且还是天空、水面、水下全方位的。

这使美海军在第一天就被击沉了两艘被击伤了十二艘军舰……冲绳岛战役美海军最终的损失是33艘被击沉,360艘被击伤。

原本这些都是正常现像,打仗就必然会有伤亡,海军是这样陆军也同样是这样。

但问题是性格暴燥的海军指挥官特纳中将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以为这完全是陆军作战不力所致……特纳无法想像陆军怎么会在美军占据了全面的海空优势并成功登陆之后,进展还会如此缓慢。

于是几天后,希望早日从冲绳海域脱身并从日军的各种自杀式攻击中解脱出来的特纳将军就公然指责巴克纳:“我不知道陆军在做些什么,海军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火力支援和补给,但陆军还是不愿意往前跨一步,也许,他们是在等着我们用炮弹把路炸得更平坦一些吧!”

特纳这么说,巴克纳就有意见了,他回敬道:“去******火力支援,你只是坐在船在按照坐标打出炮弹,或者在空中按下按钮丢下几个炸弹……如果你亲自到战场来看一眼,你就会发现你们的火力支援除了炸毁道路外一无所获,日本人都躲在坑道里。每一个山头,每一个碉堡,每一个坑道,甚至每一块岩石,美军都必须经过多次血战,才能夺取下来!”

……

于是美国陆军和海军就互相指责、互相攻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都不让,这导致美陆、海军的协同出现严重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各打各的完全没有协同。

激烈的战斗连续打了五天,美军承受着大量的伤亡消耗了大量的弹药,战线不过往前推进了几米。

最后尼米兹不得不出面调停,他命令巴克纳加快推进速度,以便使海军得以从令人生畏的日军自杀特攻中尽早脱身。

但巴克纳却回答:“将军,冲绳岛上的战斗是陆军的事,不需要海军插手,您随时都可以把海军撤走!我相信仅凭陆军的力量也能完成这个任务!”

这显然是气话,海军如果撤走了就意味着登陆的美军失去火力支援和补给,那只怕几天就会被日军给包了饺子。

尼米兹冷冷的回应道:“是的,这是一次地面作战,但我每天损失一艘半军舰,所以如果五天里不能取得突破,我将抽调别的部队来!”

尼米兹强硬的态度迫使巴克纳不得不将预备队调上来加强对日军在南面防线的进攻。

完成调整后,巴克纳


状态提示:914.第914章 陆海之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