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我本三国一路人>第四百四十回

(昨天一号,瓶子休息了一天。呵呵!)

————————————————————

“前阵止步,列枪盾防阵!”

千余夷州兵其军阵最前方的是三百大盾与长枪兵的组合横阵。但见随着黄忠的这一声令下,鼓点为之一变之后,盾兵与枪兵全部都停下脚步,盾兵将六尺多高(汉尺,折合约一米五左右)的大盾下方的尖刺插入土中,同时马上将盾牌后面折叠着的两根支柱拉开支到地上。众多的这种大盾全部支好后盾手再采用半跪的姿势用身子顶住大盾,盾盾相连间就成为了一个简易的防御工事。盾与盾间互有间隙,那便是长枪手摆放长枪伺机刺敌的地方。

盾间的长枪组成了一片枪林,如果交州军冲击过来前排人马肯定会撞到这坚固的防守阵型上且损失惨重。除去与盾手配合的两排枪手之外,后面还有两排手执比前两排更长一些的长枪的枪手,可以直接给前排的枪盾防阵提供支援。若是必要的话,还可以将加长型的长枪也加入枪盾阵中,那么大盾上原本两列的枪阵就会变成四列,连三米左右的空中都能防住。妄想越过盾阵的话,只怕才一起跳就会成为“挂腊肠”。

大盾组合起严密厚实的盾强,一杆杆的尖锐长枪则是从盾墙的间隙中伸了出去型成枪林。老实说,这种盾墙枪林在那个时代很常见,一点也不新鲜,但却很实用。盾挡刀箭,枪刺敌军,而这种战术主要是以坚固的防守姿态去逼近、压制对方。

当然,泉州军的这种阵列主体上还是以防御为主,敌军如果不进行强袭的话谈不上什么杀伤力。可是黄忠在交州军就快要迫近己阵的时候,突然发出了一声长啸:“喔……”

黄忠的长啸声或许是一种命令,盾墙枪林后面的夷州军兵马上随着黄忠的长啸,还有突变的鼓点,有节奏的一齐长啸了起来!

“喔——喔——喔——!”

千人齐声呐喊那是何等的壮观!更何况这呐喊声中带着斗志,带着气势,还带着浓烈的杀意!一个人的呐喊声是不够看,但一千人整齐划一的呐喊声则会令人心惊胆战。

数声呐喊之后,黄忠猛然挥手止住鼓点,整个战场上突然间就安静了下来。再看眼前的交州军就有点搞笑了,这些没真正上过战场打过仗的菜鸟军兵一看见对面的枪林本就有点不敢再冲,突然间又被黄忠用来提升战意的呐喊声一吼,惊吓之下不用鸣金都全部硬生生的在不远处停下了脚步,谁也不胆上前。一是不知道如何破阵,二是谁也不想成为枪林上的第一根“挂腊肠”。因此就这样停在那里与夷州军对峙起来,几乎每个人都是相同的想法,就是你不过来,我也不过去!而且对面的气势也太吓人了一点。

士文也是个头一次上真正的战场的大菜鸟,之前还能倚仗着一点热血之气撑出点气势,可是现在看到黄忠列出的阵势自己都头皮直发麻,眼见着前队后队相继停下,赶紧苦思破阵之策。

菜鸟终归是菜鸟,他根本就没想过自己有着兵力上的优势,而对方的这种防御阵势只是在第一排有最强的防反能力。要是能横下心来命令军兵进行不计伤亡的强袭,突破枪盾阵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当然,首要条件是交州军兵敢往前冲,其次是得考虑一下头排的枪盾阵后面是不是还有第二排、第三排。

黄忠布下的这个枪盾阵其实一共只有两排,算不上很坚实。不过黄忠也没打算完全的采取防守阵型,因为在两军阵前,如何快速而有效的杀伤对手才是正理。而在这个时候,别说黄忠这样的老将了,就连陆仁都知道应该下什么样的令……

“弓弩手!四十五度仰射!放箭!”

千余夷州士卒,除了前方的三百枪兵盾兵之外,后面的几乎全都是弓弩手。此刻黄忠的将令一下,七百多弓弩手纷纷抬起了手中的弩弓,将箭匣中的箭矢疯狂的抛射了出去。

七百多弓弩手能有多大的威力?这个事还真不好说。但是训练有素的弓兵弩兵,一但形成密集火力的话,其杀伤能力往往会大得惊人。

就比如说近一些的战例,袁绍和公孙瓒在界桥开战的时候,麹(真没想到这个字能打出来)义的三千弩兵能把公孙瓒的万余精锐骑兵给射得溃不成军;而远一些的战例,汉武帝时期在准备进攻匈奴之前,曾经派出过一支五千人的弓弩部队,硬是打得十万匈奴骑兵拿他们没办法,最后要不是因为箭支用尽,这五千人甚至能全身而退,以至于领兵的将领说出了“再给我们士兵们每人三支箭就足够了”叹息之言。

那么现在又是个什么情况?这些交州兵虽然也有过万之数,可是论战斗力能和公孙瓒的精锐骑兵比?能和凶悍的匈奴骑兵比?反过来,黄忠手上的弩兵虽然只有七百来人,可一则是这些士卒训练有素,二则就是你也得看看这些弩兵手里用的都是啥!?那可都是在陆仁、雪莉,以及夷州的许多工匠们的手上改良了多少次的产品!

夷州正规军所使用的制式弩弓质量极佳,特别是在经过陆仁等人的多次改良之后,不但射程远威力大,而且使用了箭匣、弦轮、绞盘这三大结构,使得夷州的正规制式弩弓变成了一件彻彻底底的半自动型射击武器。

此外要进行快速射击的时候,弩兵们只要将弩弓下方的折叠助托扳下来,就可以将弩尾抵在腹间的专用扣槽上稳固弩身,这时左手扶住弩身上的握把,右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