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王家传奇
万里长江最美的莫过于三峡,而三峡就是一首抒情的诗、是一曲优美的歌、更是一幅迷人的画。在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中,峰峦叠嶂、气象万千,加上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形成的**库容,犹如黛江水烟波浩渺,高峡绿林曲径通幽。于是就有了李白杜甫的壮丽诗篇、就有了无数美好的传说,就有了李谷一的《乡恋》、李琼的《山路十八弯》。
位于西陵峡口的峡州故称夷陵,也就是靠近土人的地方。而在土人所在的地方,亲戚关系很复杂、而且很混乱,不仅有年轻人公然交往的女儿会,还有近亲相交,流传的婚俗歌唱的"姑家女,伸手娶,舅家要,隔河叫","老表、老表、撞到就搞到"就是很好的说明。不过在峡州城里却没有那种近乎荒唐的男女之间的不正常关系。亲戚关系援用中原习俗的姑舅姨,不过就是因为靠近川渝,年轻人把同一个爷爷的长辈也叫做自己的爸爸妈妈而已。
南正街上曾经住有三户人家都是王姓,谁都知道天下无二王,谁都知道一笔难写二个王,加上三户王家的女人生的全都是男孩子,就有些莫名其妙的相同。所以原本祖籍不同、来处不一、不是来自同一个爷爷、没什么亲戚关系、也没有半点血缘的三户姓王的人家就自然而然的成了**无间的一家人,五个年龄跨度相差近三十岁的男孩子自然就成了手足之情的兄弟,见了自己其他哥哥**的母亲也一样叫妈妈,不过就是叫大妈、二妈、三妈的区别,见了别的哥哥**的父亲就用大爸、二爸、三爸来称呼,说来说去都是一个爸妈。
三户家庭对这五个孩子从来不分彼此,谁家男人出门带回好吃的,五个男孩一人一份;谁家女人买布料给孩子做衣服,同样也是一个人一件。本来南正街的孩子就很团结,由于长辈的言传身教和氛围的耳濡目染,王家的五个男孩子也就自然而然的亲如一家:有了好吃的就和儿歌里唱的一样:"排排坐、吃果果。"有了错误就,就会一起承担,绝**密;自然也就有了兄长之尊,也有了爱护**,也有了互帮互学。无论在当时还是以后的日子里,王家五兄弟都是南正街的那些人家对自己的子女进行仁义理智信的学习典范。
第一个王家的男孩子自然就是王家老大,他就是一个传奇。王家老大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凭着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凭着自己的努力,实现了鲤鱼跳*门,考入了中国第一学府,毕业以后虽然得以留在京城工作,可是却不甘心仅仅只当个按部就班的公务员,八小时以内为人民**,八小时以外为自己和领导**,挤破头的去争那少得可怜的晋级机会,便主动要求外放,从基层做起,从大江上下到长城内外,从中原大地到西部平原,不知道经过多少磨砺,终于成为了新一届党代会选出的最高领导层人员之一,坊间盛传如果不出意料,首长是校长亲自选定的接班人,谁都知道那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位置。。
王家老大的**王大力在王家兄弟中排行老四,也是个神奇人物。有自己的**哥做榜样,也是一路埋头苦读,也是一路考进了京城,也是和他哥哥一样大学毕业以后没有留在京城,而是回到了家乡峡州当了一名公务员。因为第一次婚姻失败,这个市团委副书记自愿下放锻炼,不曾想却是一次命运的转折之举。居然会赢得了一位韩国美女的青睐,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婚姻;事业上也不过几年功夫后来就成了峡州的市委书记,连南正街的人也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哥哥更有魅力。
南正街的第二个王家和第一个王家同样也是两个男孩,可与那两个走过的人生道路有所不同,不过同样也是充满了传奇。
当那个后来被称为首长的王家老大在京城大学的象牙塔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候,王家**王大海已经在峡州出现的位于市中心的第一个集贸市场上开始摆摊设点,卖他从羊城长途贩运回来的那些日本的录音机、台湾的打火机、羊城的牛仔裤、韩国的布料和邓丽君的音乐磁带,收购他所需要的古玩字画、袁大头和那些正在被各路豪杰无情瓜分的所谓破产的国有资产。
那是一个从计划经济走向商品经济的开放时代,那是一个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疯狂变革时代,那是一个巧取豪夺、少数人先富起来的公开瓜分的改革时期,王大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等到王大海神奇的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掘到了所谓的第一桶金以后,却在经商中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就把全家都移民到澳洲去了,开始做那些蜂拥而来的外国商人所从事的国际贸易。
所谓国际贸易,不过就是把中国廉价生产出来的服装鞋帽和能源材料发往世界各地,把外国大批的家用电器、先进设备和澳洲翻着跟头涨价的铁矿石卖给嗷嗷待哺的我国,除了军火什么都做,加上原来的人脉,再加上懂得国情,人家现在的身份是华籍外商,生意做得大大的,钞票也赚得大大的。看看近些年,十之**的退役高官和有钱人纷纷移民国外,就可以看出王家**的眼光之深远,就被说成是南正街的能人之一。
王大海的**是王家老三,他的人生道路颇具戏剧性,也是跌宕起伏,更是具有传奇色彩。在南正街的时候,他就是一个成绩不错、尊老爱幼的好孩子;大学毕业以后却被他的父亲送进了军队进行锻炼,几年下来,成了特种兵的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