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青春校园>残唐仙侠>第五十章 受降城

振武军的治所在东受降城,受降城的名字起源于汉朝。

秦筑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以扫平六国的虎狼之师,对于马背上的民族也只能藩篱自守,可见对手的强悍。

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匈奴人就不断侵入内地。高祖问计群臣,大伙儿刚灭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个个牛逼的不得了。樊哙就来了一句:“愿得十万众,纵横匈奴中。”

听到大伙儿这么自信,高祖也认为:撮尔小邦,易与耳,出风头还轮不到你们。遂帅三十二万大军亲征匈奴。

没想到这些一个字儿都不会写的生番竟然会用诱兵之计,高祖被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要不是陈平玩阴的。这下估计要山岭崩了。

此后汉朝还是沿袭秦朝的遗策:藩篱自守。并且还自创一招:和亲。说白了就是牺牲子女玉帛。古人有诗曰:安边至用和亲计,驾驭英雄自不同。褒贬自明。

接下来的文帝,景帝是有名的贤君,汉朝臻于盛世。国库里的钱太多,穿钱的绳子都沤烂了。

鉴于这种情况,一个会花钱的主儿应运而生,此人就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对匈奴也不敢轻举妄动,开始也想玩阴的,搞了个“马邑之谋”,想把匈奴人骗进圈儿来灭口。谁知被匈奴人识破,真是丢人打家伙。

汉武帝这才意识到,玩阴的不一定好使,关键时还得靠肌肉说话,不得不苦练基本功。

经过数年的筹划准备,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收复河套地区,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此时距离“白登之围”已经七十三年。

汉匈之战断断续续打了一个多世纪,最后以匈奴迁出亚洲为收场。

在汉匈之战中,有一年,匈奴的左大都尉要反水,便请求汉朝廷派兵接应。汉武帝就派大将公孙敖在河套地区的黄河北案构筑城池。这个城就叫做“受降城”。后来因左大都尉谋事不密,被单于发觉,左大都尉被杀。所以受降称白造了。

到了唐朝,为了防止北方的突厥人南下,便在河套地区的黄河北岸,筑了三座城池,并沿袭了汉朝的名字,分别叫做:东受降城,中受降城,西受降城。这三座城池其实是唐朝的防御体系,并非为受降而用。

东、中、西三座受降城在黄河的“几”字形上方一字排开,每两座城池之间,相距约四百里左右,其中振武军的治所在东受降城。西受降城为天德军节度的治所。中受降城隶属于天德军。

振武军节度使李国昌已经有五十多岁,红脸膛,身材十分伟岸。年轻时也曾勇冠三军,有个外号叫“赤火将军”。

李国昌有四个儿子:老大李克恭,为金吾卫,留在长安,宿卫宫廷,其实说白了,也是朝廷对沙陀族不放心,扣押的人质。老二李克俭,早夭。

老三就是李克用,也被朝廷封了云中牙将,但是因为年龄小,没有到任。

老四李克宁。年龄才十来岁,跟随家眷住在新城,新城在雁门北一百多里处,是沙陀人迁徙到定襄后,修筑的城池。

李国昌见李克用和盖寓两人两骑回来,不禁有些纳闷,就问李克用道:

“老三,你们到中原地区去物色健儿,去了这么久,难道一个合适的都没有?”李国昌称呼李克用为“老三”,是家人的称呼。

“倒是有一个,过几天就到。”

“中原之大,人才多有,也就是你李老三眼高于顶,目中无人罢了。”李国昌也深知李克用的毛病。

“倒也看上了几个,不过人家都不愿意到这么偏远的地方来。”李克用为自己辩解。

“那也不应该只有一个!”李国昌不禁呵斥了一声,转念想到李克用出去了这么久,一见面就训斥,也未免太不近人情,便说道:“既然是你看上的人,这个人应该不错,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本事?”

“他叫萧玄衣。”盖寓接话道,便将萧玄衣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说到萧玄衣跑死李克用的乌骓马时开始添油加醋。

“竟然将踏雪乌骓累死了?”李国昌听到这里也吃了一惊。

“是啊。”李克用闷着嗓子应了一声。

“能比马跑得快的人,少之又少,能跑死踏雪乌骓的,普天下也没有几个。”李国昌毕竟见多识广。

“这是不是跟他天赋有关?”李克用问。

“人有乌获、孟贲,兽有逸群者。萧玄衣肯定是天赋异禀。”

人和人相处的时候,反而容易忽视对方的长处,到了旁人的眼里,就成了传说,天下同此一理。

“他怎么没跟你们来?”李国昌又问道。

盖寓又将萧玄衣遇到鲁奇、莫聪两人的事情说了一遍。李国昌听罢说道:“我们沙陀人,缺的就是工匠,这两人来了也好。”

“我们要得是勇士,要工匠干什么。”李克用想想都是为了萧玄衣的面子。

“这你就不懂了,我们沙陀人擅长的是骑射,并且你的箭法也算出众。但是有一样武器,你的箭是比不过的,你还知道是什么呀。”

“你说的不就是弩嘛,也就劲道大一点。”

弩到了唐代已经是威力惊人的远程杀伤武器,最著名的便是车弩,用牛拉车,车走动时,转轴带动张拉机关。弩便能上弦。弩的力量能达到十石,相当于一千二百斤,而人力能开一石弓,便算是虎力了。

“你也承认劲道大,没有工匠哪来的弩?”

“弩这东西又笨重,上弦又慢,


状态提示:第五十章 受降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