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俱备?”
“王姬就说了这句话?”一个面色蜡黄,皮肤粗糙,手粗脚大,手掌上还长着不少老茧,看上去很像是工匠的中年男子皱着眉头问道。
阿伶面无表情地回道:“是的,王后就说了这些。”
中年男子看着像是位工匠,但是说话中带着颐指气使的味道,更像是久居上位的官吏。
他沉吟了一下便舒展开眉头,刻意露出亲切的笑容,对老宫女和蔼地说道:“那好,嬷嬷你这几日就住在这里吧。等我们确认了发动时间,你再回去向王姬禀报。”
阿伶默默点头,跟着侍者走进了厢房。
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店前走过一个穿着短褐的男子,他向着店门口迎客的伙计使了个眼色,手中打了一个古怪的手势。
伙计看到这个表示“一切正常”的手势之后,很自然地转身进了店中,
没多长间隔,店子后门无声无息地打开,带着个斗笠的黄脸男子走了出来。
此人穿大街,入小巷,由宋都的南市出发,径自向着东城走了过去,后面还远远地跟着两个随从。
商丘城的布局是西贵南富,东工北农。
宋国寝宫名为东宫,其实并不在这座城市的东方。它实际上是因为在商丘的东部而得名。
这里的“商丘”指的不是宋国国都—商丘城,而是殷人祖先阏伯契的陵墓,因为他的陵墓在一座山丘之上,所以才有了这个地名。
殷宋的寝宫和朝堂作为一国国君的住所自然是位于城市的中央,也就是内城。
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的河流--宋河,横穿了整座城市,把商丘一分为二。这条宋河不但是商丘的护城河,还是内城的小护城河。
经过几百年的人工开凿,宋河已经不单单是条河流,它伸展出无数支流,深入进了整座城市。
商丘城的西部都是公族大臣们的住宅,这些府邸自然是占地广阔,建筑精致,园林精美,气象恢弘……除了这些应有之义之外,这些府邸外墙高大,内中复杂,自备水源和粮仓,甚至还有可以当做箭楼的高阁,十分便于防守。
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所谓乱世,那就不止列国之间的相互攻杀了,比起外部攻打,“萧墙”之内的政治斗争更容易要了这些贵族老爷们的命。
而商丘的南部本来中下等级的士人和国人的聚居地,后来就有不少富裕起来的平民搬迁至此。在南城的中央有着一座巨大的集市,就被称作“南市”。
宋人既然是殷商后裔,那商业就是他们的老本行。据说最早的商业就是商人祖先契的六世孙王亥在这座城市里面建立的。可以说如果宋人的商业不发达那也别自称是“商人”的后裔了。
虽然宋国现在已经不是列国中一流的国家,商丘也比不上齐都临淄、赵都邯郸,秦都咸阳这些大都名邑,但是这座南市就规模而言在列国之中也算是首屈一指的。
集市自然也非常气派,各种商铺、酒肆、饭馆、女闾鳞次栉比,两层甚至三层的“高楼”都有几十幢。
为了便于管理这座巨大的集市,作为城防军的指挥官和集市的管理者,司城府邸和城防军营就在南市的边上。
所以就形成了“西贵南富”的格局。
而所谓的“东工北农”,就是指商丘的东部是工业区,而北部有着好大一片农地。
在这个时代,由城墙防守着的城市里面有农地也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像宋都商丘这种具有战略价值的大型都市里面都会保留几片农地,一来是为城市发展的预留用地,二来是在被敌军围城的时候种庄稼来吃。
而那位黄脸男子去的正是商丘东城的“工业区”。
在太阳当空照的午半时分(中午十二点)南市可以说是冷冷清清。黄脸男子不动声色穿过萧条的大集市。
这里如此冷清当然是因为现在是在战时,绝大部分消费主力和从事商业的国人们都出去打仗了。
他来到了宋河边,过了一座小桥,顺着一条支流向北走没多远,眼前就出现了好大一片工坊。
这里便是宋都“百工”的聚居地。百工就是从事金、石、竹、漆、土、木和纺织这些行业的手工业者。
到了战国后期,西周开始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工商食官制”早就已经完全瓦解,手工业者和商贾都不再是官府管的奴仆,也不用再按照官府的强行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
如果按照阶级论的观点来看,这个时代的手工业的业主和商贾们也算是“先进”的小资产阶级,而他们雇佣的工人和帮手自然就是更加“先进”的工人阶级了,
有了阶级自然就有了阶级代言人,这么先进的两个的阶级当中产生了一种在当世可称之为“显学”,在后世仍赫赫有名的思想学说。
那就是墨家。
要知道墨家创始者墨翟出自宋国公族墨氏,墨氏就是大名鼎鼎的宋襄公的,庶兄公子目(通墨)夷的,孙子的后人。
墨子本人还是一位宋国大夫,可以说墨家学说就诞生在这座商丘城中。
黄脸男子在这片“工业区”兜了几个圈子,和后面的随从确定没人跟踪之后,这才走进一家已经经过两次的木器工坊。他径直穿过前面的半门店半工厂的大屋,来到了后院。
院中有一位脸带福相的花甲老者正专心致志地作着木工活。
他的长相倒是和黄脸汉子有几分相像,只是略有些胖,更显得人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