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仙侠修真>最终武道>第二十四章 大上海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了,战场就在东北,中国的土地上。

这就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悲哀,最深沉的悲哀。

在这场战争中,伤亡最终的不是俄国人,也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

受到战场伤害最深的,不是军人,因为军人在成为军人那一天,就有了属于自己的觉悟。

受伤最深的,不是军人,而是平民。

这也是俄国,日本将战场放在中国的原因。

刘若水在这个时代停留的时间越长,越能够感受到属于这个时代的悲哀。

否则的话,他心中的杀气不会像美酒一样,越酿越醇厚。

事实上,他等着一战已经很久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这场战争,终究是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因此,无论是俄国还是日本,都必须拉拢中国本土的势力。

清政府已经宣布“中立”,因此本土势力的代表并非是清政府。

而是胡子,也就是东北土匪。

在正面战场上,胡子的作用并不大,哪怕所有的胡子都拧成一股绳,也无法威胁到日军和俄军。

但是胡子无法再正面战场上起到作用,但却能够威胁到俄国和日本的补给线。

刘若水身为东北最大的一溜“胡子”,自然也受到了俄国人和日本人的拉拢。

俄国自然不是好东西,在东北,刘若水见过太多的血债。

杜立三,冯德麟,张作霖等人之所以纷纷举起抗俄的旗帜,就是因为俄国的暴行,在中国欠下了太多的血债。

俄国不是东西,但日本人更不是东西。

知道未来的刘若水自然知道,日本人到底是什么玩意。

二战的时候党卫军那么残忍,但这也是一战时犹太人把德国卖了的缘故,不管有没有道理真不真实,这种仇恨只能算是德国人的复仇。可看后世历史,中国人对日本人有仇吗?他们的残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想想李鸿章七老八十宁愿顶着风浪冒着生命危险踏着木板在海上换船,也不愿踏上日本的土地,那是得多恨啊。

开始的时候,刘若水想要拒绝,但后来,他还是答应了。

日俄战场刚刚开始,双方的血流的并不多,还不到他出刀的时候。

因此,他接受了俄国和日本的“援助”。

刘若水没有要武器,因为他的武器已经足够了,他需要的,是工业基础。

具体的协议就不必多提了,因为那不过是一张废纸罢了,刘若水将地盘迁移到通化,在那里建立一个小型的工业基地,虽然规模不大,但囊括了钢铁厂,煤矿,兵工厂等等。

最初的时候,刘若水为了这些工作,忙的不可开交,但实际渐渐地刘若水却清闲了下来。

因为日俄战争的爆发,国内的有识之士纷纷怒不可遏,有不少有志青年都来到东北,进行抗俄大业。

刘若水虽然暂时和俄国“和解”,但是他的大名早就传播出去,因此有不少年轻人加入了他的军队,其中甚至还有几位在后世鼎鼎大名的人物,因此他也就把自己身上的担子都分了出去。

因为自己无事一身轻的缘故,刘若水一时静极思动,打算去上海去看看。

刘若水之所以想去上海,不是为了游玩,而是为了正事,为了他的土匪军。

经过这些年的训练和实战,刘若水的土匪军已经不是单纯的土匪,而是真正的军队,

但刘若水却也清楚,在他的培训下,他的土匪军已经养出了一股属于自己的“士气”,只要他一声令下,哪怕对上俄军,日军,也能嗷嗷叫的扑上去。

至于战术素养,那也没问题,刘若水的土匪军乃是由一群被他洗脑的俄国教官交出来的,若论单兵作战能力,不比俄军、日军逊色。

但问题是,战术方面没问题,但战略方面却差太多了,在刘若水的麾下,根本没有一名可堪一用的大将。

有句话说得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二虎,彪子等人的水平,做一个团长还行,要做独当一面的大将,实在是强人所难了。

李若水去上海,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日俄战争”的缘故,秦毓鎏、叶澜、钮永建等人决定成立拒俄义勇队,准备开赴东北,与沙俄侵略军决一死战。除此之外,上海的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也组织了拒俄义勇队。

刘若水去上海,就是为了联系这几支拒俄义勇队,劝说他们加入自己的队伍。

因此,当刘若水将“家中”的事物安排好之后,就悄然前往了大上海。

1905年的上海,是列强殖民中国的核心城市,也是这个时代整个亚洲最为繁华的贸易金融中心。

它海纳百川地包容了中外各种思潮交流碰撞,同时也滋生着各种形式的租界、工商企业,以及遍地黄金的传说和无孔不入的帮派。

高高的塔楼,仿西式的建筑;堆积着梧桐树的街道,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黄包车;女人低挽的头发和长长的旗袍;仿佛油画般的广告画报;纸醉金迷的百乐门和大世界。十里洋场回荡着舞女们疲倦而动听的歌声……黄浦江水倒映着两岸风光,点缀着整个上海,仿佛正诉说着曾经发生在这个城市中的故事——有风云际会。有英雄悲歌,亦有风花雪月。

沧桑中有着落寞,而落寞中又透着繁华。

不过,刘若水到达上海之后,对这些风花雪月并不感兴趣,他甚至没有直接联系拒俄义勇军。

他做的第一件事乃是“踢


状态提示:第二十四章 大上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