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玄幻奇幻>义匪三十年>第七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斗士 下

第七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斗士 下

促成宗社党真正走到前台的,还是在孙山于南京宣布民国成立这件事。 新王朝的建立对岌岌可危的大清来说的确不是件好事。不仅南方吃紧,前线的段祺瑞等北洋将领也在袁世凯的授意下来电“痛陈厉害”,劝清室退位。说是劝说,实际逼迫意味更加明显。众位王公亲贵意识到时局紧迫,良弼等人在得知袁世凯所做的事情之后异常愤怒,在有形无形,而有一种结合,一时间,重担落在他们身。良弼等人也的确做出响应,对内煽动主要由满族官兵组成的禁卫军,对外勾连陕甘总督长庚和署理陕西巡抚升允,反对革命,抗拒“逼宫”的袁世凯。这年月电话电报早部署,早先的八百里加急要快的多,短短三天时间他们纠集几十人大闹庆王府,围攻庆亲王奕劻,以示愤慨,良弼表现得最为激烈。

庆亲王并没有表示什么,对他来说,或许一切已经不重要了,此时,正处在危机,良弼、铁良、溥伟、善耆等亲贵正式打出“君主立宪维持会”的旗号,成立宗社党。

为了扩大扶清的力量,良弼极力拉拢冯国璋等“感念”清朝旧恩的北洋系将领,四处纠结满族军人,不停地召集会议,发表议论。他常以在北京发动军队暴动为恐吓手段,威胁清廷主张共和的一派以及袁世凯一帮人。但是袁世凯会怕这些么?

当袁世凯以内阁全体辞职要挟清廷接受退位条件时,宗社党主张批准袁内阁辞职,另组皇族战时内阁,由在亲贵“素以知兵名”的良弼任总司令,准备孤注一掷与革命军决战。彼时,良弼的禁卫军协统一职虽已被冯国璋接替,但在禁卫军仍广有人脉,铁良更是久历行武,在军的影响颇大,因此宗社党声势不小。他们的出现,像一针吗啡,让垂死的大清又焕发回光返照的精神头儿。

事实,良弼、铁良等人和袁世凯的斗法由来已久。在他们看来,袁世凯是个革命党更可恨的“心腹之患”。早在光绪三十二年时,清朝设贵胄学堂,专门培养八旗子弟,以俾将来控制军权。这时许多留日士官生陆续回国,被派往北洋新军担任下级军官。良弼企图借助士官生的力量排挤北洋军阀。当时,良弼曾周旋于亲贵之间,时常游说亲贵说,“我们训练军队必须打破北洋武备势力,应当找士官作班底,才能敌得过袁世凯。”是年秋,清廷宣布预备立宪,首先从改革官制入手,铁良削减地方督抚权力问题与袁世凯发生了激烈争论。良弼的态度更为激进,主张将袁世凯杀掉,只因忌惮北洋军官不便弹压而作罢。

光绪三十四年,光绪帝和慈禧相继驾崩,溥仪即位,载沣当国,立即对袁世凯下手。袁世凯被开缺回籍。善耆对袁世凯仍很警惕,秘密派人监视他的动向。这时日本人川岛浪速是善耆的警察顾问,亦即是他的心腹之人。川岛手下曾秘密侦探袁世凯的行动,随时都有密报呈送京城。

面对袁世凯的逼宫,宗社党以君主立宪维持会的名义,发布激烈宣言,攻击袁世凯,同时散发《北京旗汉军民函》,说袁世凯得饷已近千万,“仍不开战,是何居心”?他们还打算以更激烈手段对付袁世凯,派人给袁送去了一份信,信说:“欲将我朝天下断送于汉人,我辈决不容忍,愿与阁下同归于尽。”

在袁世凯和宗社党人的斗争,后者尽管激烈且动静很大,但毕竟不是袁世凯的对手,在袁世凯眼,这点儿动作简直是小孩子过家家而已。袁世凯想了想,得给这几个不知好歹的人一点儿教训,同时为防止宗社党捣乱,早一步下手。袁世凯一通电话,便把良弼“踢层楼”,调良弼为级有名无实的军咨使。同时内调心腹冯国璋代替良弼,总统禁卫军。时间到了南北议和的最关键时刻,特别是当看到报披露袁世凯将以满清退位换取自己的民国最高职务时,宗社党恨袁世凯到了极点,双方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袁世凯也让这些亲贵死硬派搞得陷入深深的困境。这时,年仅二十四岁岁的四川籍革命党人彭家珍的一枚炸弹,帮了袁世凯的大忙。腊月初八这天,新春将近,风雨飘摇的帝都也年味渐起。这一日,清廷照例给百官赏赐腊八粥。铁狮子胡同的陆军部署衙里,一干宗室勋亲也相聚受赏。食客当然意不在粥,他们只是以此为名,会商时局。

议毕,天色已晚,与会者各自散去。良弼乘马车,向西赶奔西四大红罗厂胡同,若干侍卫随同。行了一程,府邸已在眼前,马车正待停住,只见府门口一人快步迎了来。此人一身戎装,递名帖,“奉天讲堂监督崇恭”,这“崇恭”说有事要见马车的良大人。

听到“崇恭”的名字,良弼急忙下车,端详来者,却不似印象的崇恭,他转身欲走,已然迟了,假称“崇恭”的刺客彭家珍掏出炸弹,猛力掷来。刺客志在必得,炸弹药量填得格外足,轰然一声,浓烟过后,良弼左脚已断,遍体焦黑,昏然仆地,刺客则头碎脑裂死了。后来良弼在医院呻吟两日,最终不治。临死前告人:“我辈军人,死何足惜,吾见政府不可为,故组织宗社党以图危局,今我死,清室亦亡,刺我者真知我者也。”

话说完,便双目一翻死了。

良弼之死,最大的受益者是袁世凯。所以有人认为,刺杀行动是革命党和袁大公子袁克定一起策划的。良弼被刺,到底是完全出自革命党,还是有袁世凯插手,至今尚众


状态提示:第七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斗士 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