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开和盛宣怀第一次见面并不和谐。
或许是盛宣怀感觉石云开只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小子,或许是盛宣怀感觉石云开崇尚武力的理念和他背道而驰,又或者是盛宣怀感觉石云开并不具备实现远大理想的能力。
总之,在之后的谈话中,盛宣怀表现得客客气气,中规中矩,既没有说什么逾距的话,也没有再谈什么理想抱负,两个人的第一次见面,就在一片即祥和又平淡的气氛中无疾而终。
对于这个结果,石云开既不遗憾,也不后悔。
和盛星怀一样,石云开也是一个心智坚定的人。石云开不会因为其他人的意见轻易改变自己的既定策略,也不会因为其他人的漠视和唾弃放弃自己的理想。
当然,盛宣怀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唾弃,而是一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失望。对于这一点,石云开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
盛宣怀现在是职位是直隶津海关道兼直隶海关监督,如果换成后世的职位,就是河北省兼天津市海关关长,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对于一个镇武军内区区的总兵,盛宣怀还真没放在心上。
石云开对于盛宣怀来说,只是一笔投资。成了固然是意外之喜,不成也属正常。毕竟对于盛宣怀来说,挣了钱的意义就在于把它花出去,至于能不能取得预设效果,那也是“遍地撒网,重点捕捞”。
盛宣怀对于石云开来说,只是计划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有盛宣怀的资助固然好,没有也无所谓,石云开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打铁还需自身硬。
这一晚,平壤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波云诡异。
盛宣怀拜访了石云开,英国公使拜访了伊藤博文,美国公使拜访了李鸿章,俄国公使拜访了法国公使。
当旭日初升的时候,一轮骄阳照常跃出海面,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又仿佛一切都有所不同。
九点,大同江畔。
还是李鸿章和伊藤博文,还是石云开和乃木希典。
相同的是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和昨天一样还是斗志满满、战意轩昂。不同的是石云开和乃木希典,石云开脸上多了几分暴虐,乃木希典脸上多了两个补丁。
石云开是郁闷的,乃木希典是让石云开给打的。
能作为谈判会场的仪仗队,清日双方都是从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人样子”部队,石云开他们的形象还能说得过去,乃木希典他们就差多了。石云开他们的身高基本都在一米八无左右,高的如石昌茂一米九几,比起洋人来,都能称得上人高马大。
乃木希典带的人虽然也是挑出来的,但是身高普遍都在一米七五左右,乃木希典本人石云开虽然不知道有多高,但是估计也就一米五多点有限。
这么一群矮子和石云开他们相对而立,就跟一群初中生跟成年人对比差不多,差距非常明显。
更令人可笑的是,乃木希典他们虽然衣帽整齐,脸上却多多少少都贴着纱布,更有的还抹了碘酒,花花绿绿的很是惹眼。
早上西洋各国代表和清日双方代表进场的时候,就不免多看了几眼,有两个洋人甚至搞怪的摇头叹息着从日方仪仗队面前走过。
这几声叹息,听在乃木希典耳朵里真是五味陈杂,简直心丧若死,再这么下去,怕是等不到谈判结束,乃木希典就可以剖腹自杀以谢睦仁了,这个国体辱得有点大。
今天的会谈,总算是有了点进展。
伊藤博文终于使用“俘虏”这个词来形容日军战俘,李鸿章也同意双方交换战俘,作为谈判的先决条件。
但是到了交换的比例上,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再次较上了劲。
伊藤博文坚持,既然是交换俘虏,那就要全部交换,然后双方才能平等的和谐的进行和谈。
李鸿章坚持,如果交换俘虏,比例必须是限定在一比一,多一个也不换,因为如果比例不合适,那就说明清国和日本还不是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不利于接下来的交流。
清国俘虏的日军,全部来自胜军攻破日军中和大营一役,总人数为5000多人,现在虽然死了1000左右,还有4000多人。
日军俘虏的清军,多是通过大东沟海战以及黄海海战俘虏的北洋水师成员,另有部分日军突破清军赤壁江防线时俘获的清军,总人数大概在千人左右。
伊藤博文想拿这一千名清军交换四千名日军,李鸿章当然不会同意,这种赔本买卖,万万是不敢做的。
伊藤博文虽然也知道这种交换不公平,却也不想就此放手。在石云开的建议之下,清军把伤势较轻的日军战俘都押到大同江边修碉堡。负责看守的是在昨天的斗殴中面部有伤的仪仗队战士,鞭子抽的那叫一个狠,日军的惨叫声声震四野,隔着大同江都听的一清二楚……
于是,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再次开始唇枪舌战,俩人都已经是垂垂老矣,精力实在有限,战不了多大会,就有偃旗息鼓的架势。
李经方和陆奥宗光两位副使开始对喷。
李经方和陆奥宗光毕竟年轻,精神劲儿比较大,劲头也足。两人加入对喷之后,谈判时间有所延长。
然并卵,第二天的谈判,进行了不过半个小时,双方再次不欢而散。
当所有人都走掉之后,石云开又对乃木希典展露出邪恶的笑容。
乃木希典虽然已经破了相,还是如同朝圣般完成了准备仪式。
熟悉的节奏,熟悉的感觉……
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