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黎明即起的吴峥,早晨准时睁开眼睛,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就走到院子里,没有梳洗,直接练习起《凌霄九式》的第一式势如破竹。又是大半个时辰,身上微微冒汗的吴峥才停下来简单梳洗之后,开始做饭。
吃过早饭,再次来到北屋东间隋兴的书房中,看到夜里被自己扔到书案上的《隋家家训》,又随手翻开,直接翻到画有凌乱脚印的书页,不由自主琢磨起来。
反反复复,把四页怪异的,画满脚印的书页看了又看,还是理不出个头绪来。吴峥不仅没有气馁,反而下决心要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仅是从这本《隋家家训》的书法笔画看,此人一定是位饱学之士,而且极有可能还懂武功,不然是不可能写出带有凌厉气势的字迹来。既然如此,被订入书页中,画满凌乱脚印的四页纸,就绝不可能是无意为之。相反,其中一定暗含了某种意义。
可是,这四页怪异的书页,究竟暗含了什么意思呢?
毕竟孩子心性,越是弄不明白,吴峥越想要弄明白。于是埋头认认真真从头读了起来,希望能从《隋家家训》的字里行间找到答案。
直至看到《隋家家训》最后一页,从字里行间却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四页画有凌乱脚印书页,只言片语的解释。不仅没有解释,甚至都没有一个字提及。
更加困惑的吴峥,把《隋家家训》再次放到书案上,身体倚着椅子的靠背,闭上双眼,回忆着刚才读过的每一句话。
猛然,吴峥似乎刚刚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怎么变得如此之好,竟然只读了一遍《隋家家训》就一字不落的熟记了下来!
好像在后坡村跟着先生甄庆义读书的时候,还没有这样惊人的记忆力。为了验证自己的发现,吴峥随手拿起被隋兴摆在书案上的一本《中庸》,从头至尾看了一遍,随即合上书本,默诵起来。果然,自己从未读过一次的《中庸》,只是读了一遍,一样可以熟记在心,而且一字不差。
这不能不让吴峥兴奋,若是这样的话,那不是说只要自己愿意,别说是中个秀才,就是考取举人,甚至进士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想到这里,吴峥坐不住了。站起来跑到院子里,围着窄小的院子,转了几圈,发泄了一下心中的激动,很快平静下来的吴峥还是忘不掉《隋家家训》里那四张怪异的书页。
低头在院子里想了半天,一无所获的吴峥再次返回,刚坐到椅子上,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既然可以肯定写《隋家家训》的人不是无意为之,那就是说把这四页画满凌乱脚印的书页放到当前的位置,就一定有其用意。
那是不是说答案就在每张画满脚印的书页前后各一页纸上的文字中呢?
当吴峥再一次反反复复把注意力放到四页画满脚印的书页前后各一页纸上的文字中,甚至把开头和末尾的两段话,按先后顺序抄下来。放到眼前仔细分析时,吴峥果然有了新的发现。
尤其是四页怪异书页前面一页的末尾一段话。
第一页画满凌乱脚印书页前一页的最后一段话是“吾隋家子弟,绝不可倚势凌”。自然是“倚势凌人”一词,只不过“人”字到了下一页上。
第二页画满脚印的书页前一页的最后一段话是:“做人当如山巅之青松,虽历经风雨亦不可随波逐流,屈膝折腰。应看淡世间总总,明白荣华富贵不过过眼烟云。”
第三页画满脚印的书页前一页最后一句则是“古人云:不积跬步”,后面的“无以至千里”,自然在下一页纸上。
最后一页画满脚印的书页前一页的末尾一句是:“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把四段话最后一个字单独挑出来,就是“凌”、“云”、“步”、“法”。
“凌云步法?!”
吴峥再也忍不住,随口大声念出来的同时,腾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凌云步法”四个字开头的“凌云”二字不能不让吴峥联想到,吴家堡后面,吴家祖坟旁边大石头下面坑洞中,《凌霄九式》口诀最后,那极为潦草,又与前面的文字毫无关联的,也正是这“凌云”二字。
显而易见,这夹在《隋家家训》中画满凌乱脚印的怪异书页,定然是一部步法功法。
只是,这《凌云步法》与《凌霄九式》究竟有没有关系?
这个问题只是在吴峥脑子里闪现了一下,随即就被他置之脑后了。既然有了功法可学,吴峥怎么还可能去想那些暂时看来毫无干系的东西呢?
当吴峥集中注意力,想要把四页书页上画有的凌乱脚印顺序和位置关系记在脑子里时,却突然不再相信刚刚发现的,自己惊人的记忆力了。
因为每当吴峥看过之后,觉得已经记下来,想要在脑子里回味一下的时候,竟然吃惊地发现,留在脑海里的,每页纸上一百八十个脚印,总共七百二十个脚印,不仅没有记住一个,而且那些本就凌乱的脚印甚至缓缓动了起来。
虽说意识里感觉脑海里的脚印动得异常缓慢,可是吴峥却无论如何都看不清运动中脚印的轨迹,甚至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上面不到一个呼吸,就会出现强烈眩晕感的同时,心口也变得憋闷异常,大有喘不过气来的趋势,于是,吴峥不得不强迫自己赶紧停下来。
“怎么会这样?”
停下来的瞬间,吴峥甚至有一种想要呕吐的感觉。
歇一会,再试,还是一样。再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