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宋仕妖娆>第一百九十二章 功成无名,风口浪尖

不出李凤梧预料,第二日的大朝会上闹开了锅。

出使金国结束,自己那个通问金国副使的官职自然没了,如今只是个从八品文散官的奉礼郎,一般来说,这个品阶是不可能参加朝会的。

不过出使金国这种大事,要在大朝会上述职,李凤梧生平第二次踏进了大庆殿。

站在文官行列最末一位,李凤梧心中着实有些忐忑。

述职主由卢仲贤。

是以李凤梧知晓自己只是来走过过场,因有昨日赵昚的预防针,也知晓自己不会被赏赐,对此只能表示蛋疼。

等卢仲贤说完金国的条件后,朝堂之上果然沸腾起来。

其他条件都还好说,唯独割让四州之地,让朝内主站主和两派争论起来,赵昚也没有说话,只是听着臣子辩论。

大朝会上第一次出现如菜市场一般的争论。

李凤梧也看得好笑,这还是礼仪清明最注重形象的大宋官员么,怎的都像吵急了的鸡公一般,只差没有对骂了。

而在割让四州之地的争论上,以左相陈康伯为首力主拒绝,这便是陈康伯的矛盾性,历史对其评价两极,有说他是主战派,有说他是主和派。

其实都不对。

他既主战,又主和。

能战的情况下,陈康伯绝对支持北伐,比如隆兴北伐官家旨意绕过三省,史浩无法容忍辞相而去,陈康伯去却没有任何表示。

若是不能战,陈康伯便是踏踏实实的主和派,而割让土地,这是陈康伯的底线。

从某方面来说,陈康伯代表着广大的中庸官员,有恢复山河之志却无恢复山河之能,注定只能中庸着走完仕途。

右相汤思退态度暧|昧,从附议他的官员言论中不难得出,都认为应当忍辱负重以图一时安宁。

争论许久。最终赵昚一锤定音,割让四州不能同意,择使通知金国。

于是本次朝会以主战派的暂时胜利告终。

其后便是卢仲贤、赵云兆和李凤梧的安置,赵昚早有计算。卢仲贤赐朝奉郎,迁正六品集英殿修撰,赵云兆赐朝请大夫,迁从四品左谏议大夫。

让朝堂重臣大跌眼镜的是,对于另一位副使李凤梧。赵昚却提也不提。

于是有人自以为揣摩到了官家心思,立即出列奏了一本:“臣有本启奏,奉礼郎李凤梧出使期间,肆意妄为,失礼败德,金人大有非议,然其为使君,金人非议其短,便是辱我国颜,且此事有碍两国和谈。极有可能招至金国兵锋报复,臣以为,应当重罚以儆效尤!”

李凤梧站在人群最后,瞥了一眼那人,眼生的紧,貌似不认识……

事实上整个朝堂之上,李凤梧也只认识区区数人。

倒是礼部尚书魏杞愣了许久,这家伙怎么回事,按理说这个时候他应该不会出来参李凤梧一本才对,事先根本没和自己通过气啊。

出来参李凤梧一本的是礼部右侍郎江君烈。

这件事自己早和礼部的人说过。李凤梧在金国胡闹了这么久,丢的并不是大宋的脸,而且从这件事的前后推测,李凤梧此举很有可能是官家授意。

江君烈为何还要强出头。事前也不曾和自己打过招呼?

魏杞心中有些诧异。

自己是礼部尚书,礼部的官员却不和自己通气就擅自参朝臣,虽然于理无错,但于情不对,想到此魏杞悄悄打量着江君烈,却见他眼观鼻鼻观心。根本看不出任何端倪来。

能以同进士在短短十五年间爬到礼部右侍郎,江君烈的仕途功夫自然不差,当然不可能被魏杞看出什么端倪。

而在魏杞观察江君烈的时候,从文官系列中又走出了六位附议。

全是六部侍郎。

这下不仅魏杞愣住了,其余四位尚书,吏部尚书叶颙、户部尚书曾怀、工部尚书王望北、刑部尚书诸葛瑾我全都有些吃惊。

唯独因汤思退除右相而腾出来的兵部尚书一位暂时空缺,是以左右侍郎暂领兵部诸事。

而此时兵部两位侍郎都出来附议了。

关键是这两位侍郎,其中一位很可能要升任尚书,按理说不可能看不出官家意图,断然不会做出这种妄测圣意的事来。

让他们如此贸然附议的人,朝堂之上的人中怕是不多。

这就很值得人揣摩了,六部几位大佬心思电转,同时想到了一个人:汤思退。只有在兵部呆过一段时间且如今是右相的汤思退能做到。

此时再傻的人也看得出来,自己部门的这些人似乎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行动。

看透了这一层,魏杞等几位尚书心中着实有些凛然,想不到汤思退竟然已经渗透到六部来了,不得不说这货勾结朝臣的能力超群。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汤思退是什么货色,只是如今官家要议和,所以才重用他,左相陈康伯、参知政事洪适、枢密院蒋芾、陈俊卿甚至于六部尚书心中都清楚。

一旦和议之后,汤思退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只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清楚这一点,否则此时也不会有这么多侍郎在他的授意下参李凤梧一本了——按理说要参也是参卢仲贤一本。

究其源头,汤思退此举是恼恨卢仲贤没有听他的授意,同意金国的和谈要求。

果不其然,附议的兵部左侍郎朗声道:“臣以为,卢仲贤为正使,却管束不住属官,有失职之嫌。”

所以说,汤思退毕竟是汤思退,注定只能是秦桧的党羽,就算他坐到了相公的位置,也无法如秦桧那般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二章 功成无名,风口浪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