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高官武将们一边前进,一边七嘴八舌的讨论。
他们都曾听到不同的学生跟他们五花八门的介绍他们会有的活动。
虽然他们最关心吃的东西,不过学生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吃的,只是在说表演活动的过程中,中间会偶尔提到美食。
或许因为间接的提到美食,更让他们觉得今天晚上能够吃到的美食,一定非常的不得了。
与他们比平时吃的东西有很大差别,别的不说,光是炒这种东西,他们平常的烹饪方式根本不会用到。
甚至他们提到烤肉,他们这种平常烹饪的方式,都能让他们留下不少的口水。因为他们平常烤肉的时候其实就是白花花的肉,抹上一点油就烤上去了。
甚至连油都没有抹,只沾了一点盐巴,盐巴这种东西也是稀有的用多了,价格也是很贵的,这种东西都不是称斤,而是称两,每一两都需要百多文四铢钱。
烤一整头羊更需要花好几两盐巴。
别说让他们多心疼了。
油这种东西在大汉算是稀有的,因为就算是动物油也取得不易。
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猪不是一种干净的动物,也就是说地位高的人是不屑于吃猪肉的,不能吃猪肉就更不必说猪油这种东西。
明明猪油是很好炒饭的材料,但是是因为他们不用猪油,他们就错过了一种美食。
至于牛,牛油虽然比较少的,但也是有,偏偏一般大汉人的律令是不宰牛的,尤其是耕牛。
至于草原以外的游牧民族养牛的并不多,更多的是养羊,因为羊的存活率比牛还高。
牛对于草料和水的需求都比较大,大汉北方的牧民,他们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的,老天爷不赏脸,他们就没饭吃,也就是说他们必须逐水草而居,而逐水草而居的方式,对于牛来说其实是不适合的。
所以即使是在草原上,牛一样是一种比较珍贵的动物,可以用来讨媳妇换女人。
毕竟北方游牧民族的汉子,他们比较不能跟牛生小孩,要生出强壮的同类人,还是要靠女人。
要是女人胎胎都能生出男的,对他们来说那真的就是幸运的事情,草原上谁最有话语权,就是男丁多的人。
除了牛之外,他们养最多的就是马匹了,因为马批的肉不但可以吃,还能够带着他们更好的活动。
炒这种东西最大特征,就是他需要用到很多油,对于没有植物油,动物油又不太能够吃的人来说,炒这种东西几乎就是奢望,所以一直到后期到了大宋的时候,炒菜虽然已经被发展出来了,但是仍然是富贵人家高等的料理。
长安和金麦虽然已经发展出植物油,并且已经扩展了炒的这种料理,但是对于离长安很远的人来说,想要吃一道炒菜或是炒肉,仍然是一个梦想中的事情,甚至许多人一辈子不会离开自己方圆百里之外,城里的地方官员,大部分也是当地人。他们做官,严格说起来也不是关,基本上都是当官的人在自己家族挑人过来帮忙。
各个地方的政治家族,基本上势力已经形成。
文官武官本来相对关系都不太好。对于美食,他们虽然有共同的话题,但是他们还是能够吵起来。
比如说炒这种烹饪方式并不是太常见,对他们来说,这群人带着千来个学生出来“户外教学”,本身就不会带太多的食材。
油这种东西在他们看起来也不容易携带,还容易保存不良而坏掉。
所以他们对于炒菜或者炒肉到底有多少就又开始吵起来了。
但他们不管是猜测多还是猜测少,估计出来的数值都不会太多,所以他们的脚步就不自觉的加快。
他们猜去晚了,可能就没有炒食可以吃了。
相对于烤制的食品,他们对于炒菜炒肉期待值高出出许多,毕竟以前没吃过,吃了之后还能够回来炫耀。
其实,他们跟学生之家,存在许多观念上的差异。
这群学生在进入钱汝君学堂之前,普遍上,他们过着非常穷苦的生活,甚至一辈子没有机会吃肉。
他们的吃食,主要就是吃一些主食,配一点有咸味的东西。大部分是一些腌菜。
对于他们当时的生活状况,只能求吃饱,根本不能求美味。
对于这群学生他们对于大汉正常烤肉是怎么烤的,其实没有什么正确的概念。
他们家里如果有机会打到野味,也被他们卖掉了。
就算能自己烤来吃,他们也许久原味去烤,连什么香料都没有加。
在他们的意识里,会认为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是大汉常规的烹调办法。他们猜测因为他们太穷了,所以没有加任何东西,只能吃原味。
自从他们进入金麦城学习之后,他们开始可以吃到金麦学堂的大锅饭。
金麦学堂并没有苛待学生,给他们的食物,不但是有菜有肉,该加的调味料一样,也没有少加。
在他们的认知里,金麦城吃到的食物是正常的食物。
在金麦城他们就开始可以吃各种烤制的食品,而且每一个烤制的食品上面都添加了很多的香料,使烤制的食品变得特别好吃。
到了钱汝君的学堂岛之后,他们使用的香料等级更高,也更丰盛。
虽然后来他们需要自己下厨做饭,但是他们已经用习惯这些东西了,钱汝君也没有要他们节省。
所以在他们的概念里金麦城的食物是正常的食物,而学堂岛食物是加味美食。
香料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