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穿越重生>我本三国一路人>卷三 第三百七十五回 海上硝烟

夜幕之下,两支舰队都在全速的航行着。周瑜是在开溜,安息舰队则是在猛追不放。

战力与对方相差太远,周瑜明智的选择了闪人,这当然也没什么可指责的。不过虽然是在开溜逃跑,周瑜却站到了船尾那里,远远的望着后方尾随的安息舰队的灯火出着神。可能这会儿也没有人注意到在周瑜那看似冷静的神情之下,其实正在努力的压抑着一股兴奋之意,但如果是去看一看周瑜的双手,就不难发现周瑜那双按住护栏的双手早已是青筋都暴了出来。

被安息舰队追得这么紧,周瑜为什么还会兴奋?

原因是周瑜发觉安息舰队追得太紧了,哪怕自己这里因为洋流的原因变折过两次航道,安息舰队也还是一个劲的在后面穷追不舍。看那架势,好像是铁了心的要把周瑜带出卡利亥特的这二十几只舰船给灭了。

从战术层面来说,对方的一支部队脱离主力,这时抓住机会以优势兵力歼灭掉这也没什么错,可问题是周瑜的舰队在船只性能上要比对方舰队好上那么一点点,换言之就是周瑜全力开溜,安息舰队是追不上周瑜的,其结果也只能是变成在浪费时间。

周瑜在这时就作了一下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对方的主帅,追了一下见追不上之后就应该果断的放弃,然后调整航向直奔卡利亥特。

要知道光是这里的安息舰队总计就有六十多只的大小战船,而周瑜和孙尚香在卡利亥特只有五十艘,此外虽然还有黄忠调出来的两千人之中现在有一半在卡利亥特,但这是属于补给运输的舰队,基本上是没什么战斗力可言的。

也就是说,安息舰队如果是直接进逼卡利亥特的话,完全可以逼着周瑜和孙尚香与他们进行决战,而周瑜现在率领的舰队因为变折过航向的缘故有些偏离了回航卡利亥特的直线航道,也因此多多少少的会使得周瑜与留守在卡利亥特的孙尚香在相互配合方面出点问题。而在战场之上,这么一点小小的问题,往往都会成为对方致命的突破口。

也不扯得太多,反正就是安息舰队有些昏了头,一个在周瑜看来大好的机会摆在了他们的面前,他们却没有能把握住。周瑜原本都在想着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的,一见安息舰队居然是这样的一个反应,人当时就乐了,这可让周瑜省下了太多的事了。

说起来安息舰队也的确是有些昏了头,或者也可以说当时的安息在军事谋略方面还没有华夏这边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反正见到了敌人就要杀杀杀。再者他们也的确是狂妄惯了,大汉这边有句话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到了安息舰队这头则可以改为“犯我安息海军者虽远必诛”,之前两支侦察舰队的较量中他们沉了两艘,对方却一艘没沉,这让他们觉得丢尽了脸面,而这个场子也一定要在周瑜的身上找回来,所以才会对周瑜穷追不舍。

安息舰队这一穷追不舍,就无疑是给了周瑜一个可以进行一些调整的机会。首先周瑜就是赶紧的写了两封急信,然后挑出了舰队中跑得最快的两艘轻型快船,让这两艘轻型快船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的脱离了主舰队再赶回卡利亥特给孙尚香送信。而为了掩护这两艘轻型快船的“夜遁”,周瑜还特意的又命令舰队进行了一次航向上的变折。

这点事顺利的完成了之后,周瑜就开始进一步的激怒安息舰队,反正就是要让安息舰队死死的跟在自己的身后。至于是怎么激怒对方……要知道陆仁的舰船是有船尾炮这个设定的,而在现在这样的场合,周瑜就命令各船用船尾炮向安息舰队发炮射击。

也不求毙敌伤敌,因为这种炮火在正常情况下只不过是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与迟滞对方的作用而已。说得难听点,就凭各船船尾的小炮两三门便想击沉对方的船只也不太现实,除非是撞了五百万的狗屎大运还差不多。而双方首尾之间的距离在周瑜的有意操控之下始终都保持在三至四公里左右,各船的炮弹都飞不了这么远,最多也就是因为相对运行的原因会有几枚因为惯性而掉落在安息舰船的前方水中。

虽然没什么实际的杀伤作用,但如果目的是想激怒对方的话,这些到也很有用处。这就好比说两个人打架,弱的一方明显打不过对方,可偏偏在逃跑的时候还要不停的往强的一方的身上扔石头撒沙子,那么强的一方即便是不想打,却也会被对方的石子、沙子给整得不厌其烦然后就上了火,非得揪住对方再把对方给狠狠的揍上一顿再说。

总之,安息舰队对周瑜是恨得牙根都在发痒,对周瑜的追袭也是愈发的凶狠。而周瑜这里距离卡利亥特约两百公里左右的路程,也给了周瑜一个很充足的迂回空间。

正常情况下,从事发海域回到卡利亥特大概要五到六个小时。周瑜赶到事先海域的时间大概是晚上的九点半左右,如果没有遭遇安息舰队的话,那么周瑜回到卡利亥特的时间应该会是次日的凌晨四点至五点之间。

但是在与安息舰队遭遇,并且成为了一逃一追的局面之后,周瑜就有意的用风筝战术拖起了时间。再按照周瑜的设想,孙尚香那头有一个小时左右的准备时间基本上足够了,自己也不能就这么一直的放着安息舰队的风筝,所以回到卡利亥特的时间应该是在早上五点至六点。然后再以现在的这个时节,早上五六点钟的时候,天都还没亮。

也就是说,周瑜已经在谋划着要和孙


状态提示:卷三 第三百七十五回 海上硝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