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珊的灯火
接收到指挥装甲车的定位信号之后,五架定位无人机升空,配合地面的三基站形成了一个高冗余定位络。在一分钟时间内就对指挥装甲车的位置进行了准确定位。
132号导弹驱逐舰监测到的导弹数据源源不断的传回指挥心,然后传输给前线指挥装甲车导航节点,进而对巡航导弹导航。
……
“这,这真是……”
坐落于山海关的指挥心里,随着投影机源源不断的将一道道数据流传送到这里,在场的所有人都有些目眩神迷。
没有人能够相信,他们竟然真的仅仅十天时间就拿出了这样一发导弹。
若是正常状态,一种导弹从立项、考据调研、研发到定型,没有几年时间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种不可能偏偏就发生了,经过十个通宵的连番奋战。没有设计图、没有理论研究,也没有可靠性分析,一群科学家几乎是凭借着直觉直接在车间将一枚导弹给组装了起来。
两吨重的导弹,实际装药量不过500kg。其他的空间利用率在设计上堪称是糟糕之极,死重和不合理结构皆是,唯一能够保证的是它不会在空解体。
它的弹载计算机使用了摩托罗拉生产的68000cpu,128k内存和10m的3.5英寸磁盘也就是,它的内部实际上是塞进了一台苹果生产的麦金塔电脑。
而为了麦金塔电脑能够顺利的在复杂环境下运作,单是它的保护装置重量就高达10kg。除此之外。自动驾驶仪、高精度机械陀螺仪,无线电测高和磁罗盘,独立电池组。这些设备同样是即昂贵而且复杂,留给导弹装载燃料的载重份额,只有可怜的1.2吨而已。
而这一一枚导弹的造价,则更是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单枚400万人民币。
不过还好,这是加上了研发经费的数据。若是单算成本价格,它的造价也在150万人民币左右,绝对是超过了**队的心理承受极限。
在人均月工资100块钱左右的80年代,一发打出去150万人民币,恐怕陆军宁愿组建一个团去执行这发导弹的任务吧。
可这还只是这枚导弹的价格而已,尚且没有算上它能够执行任务的整个体系的花费。整个基站定位系统,继无人机,指挥心实时运算的大型机,甚至是海军遥测的战舰,这些东西的造价更是数十倍、上百倍于一枚导弹的价格。
当这些设备被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之后所爆发出来的体系优势,足以轻易的震撼人心。
“这真是我们做出来的?”哪怕是亲手实现了这一切的科研人员,一个个也有些不敢置信。
“是啊,我们是怎么做到的,这真是让人不敢相信……”
胡海站在投影机幕布前面,简陋的电子地图上面正标识着那枚巡航导弹的实时位置。所有的数据都被传输到指挥心的大型计算机,此时国的大型机技术勉强能够支持的了这样规模的运算要求。虽然或许二十年后,一台家用电脑就可以完爆这整个系统的运算量。但在这个年代,这确实是一项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