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农村人大多都起的早,连上街赶集买东西都是乘早,像是生怕别人把好东西都买走了似得。今天恰逢农忙结束,又是高初中学生放假的日子,街上一下子就有些人满为患。
只是短短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等张家三兄弟,从大姐那边离开,再回到街上的时候,街上的人流量已经达到了‘接踵摩肩’的地步了。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肉摊,挤进去一看,猪肉居然只剩下不到一半了。照这个速度,恐怕等他们找到第二个的时候,最多也只剩下边角料了。不敢继续去找下一个肉摊,张瑾看了看摊上猪肉的情况,赶紧动手买了。
张外爷一向很讲究生活,再加上他平时给人看病,就算是收费低,也是有闲钱的,虽谈不上顿顿吃肉,但三天一次却是必须的。
就拿今日早上来说,离开的时候张外爷还特意交代,如果遇到好的肉,就多买点。现在天气转凉,也不怕肉多放坏,但是以后再想上街,就得顶着老北风起早才能买到肉,上街一次不容易。不如一次多买点,以后也好少赶几次集。
在张瑾迟疑的功夫,又有好几位把十几斤肉割走了。轮到他的时候,刚好是靠近中排的部分,按照他们这边必须连骨带肉买的情况,这个部分随便一刀下去也是三四斤的量。
一般若是自己家里吃肉,遇到这里就会纠结半天。因为大家都不想买那么多。要是刚好屠夫生意不好,可能会照顾你,把排骨和肉分开。生意好的话,那你就只能买边角料了。
张瑾今天倒是不用纠结,因为张外爷交代了要多买,再说这个部位的五花肉也比别的地方好。连骨带肉下来,他还能分成两个菜用来待客。
只是两根排骨的话用来炖菜似乎有些少,三根排骨的话,后面的肉又有些多,割下来少说也有七八斤了。纠结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屠夫看不下去,跟他说可以多给他砍一根排骨,少砍一些肉。
这年头喜欢吃排骨的可不多,农村人都喜欢油水多的,排骨差不多都是当搭头卖的。张瑾能多买走一根排骨,后面只想买肉的,也会痛快点。
一刀砍下来最后一共是六斤多点,由于最近农忙完毕,卖猪的人家比较多,猪肉价格降低了几毛钱,差不多是三块八一斤,六斤多的肉,摸去零头一共也就二十二块钱。
张瑾本想讲价的,但看屠夫那模样,最终没开口。先结了肉钱,才看向肉摊上其他的东西。
“猪肝怎么卖?没有猪头了吗?”
那老板听说要猪头,就抬头奇怪打量了张瑾一眼,然后看向他背后的张君宝和张文豪,问道:“你们是张神医家的吧?”
“……”张瑾不说话,只是默默的注视着对方。
那屠夫看着,忽然就笑了起来:“你小子一定就是张老二家的老二了。我听我儿子说过,高材生啊,哈哈!一看就是个精明的!猪头今儿个是没有了,一大早就被人拿走了,三家都没有。是给你外爷买的吧?我知道老爷子喜欢这个。你要是要,下集我给你留着,让你爹过来拿。猪肝也不多了,这点还能炒一盘,不值钱的,送给你算了。当时刚才的添头。这猪杂碎你要吗?这一大挂我算你三块钱。”
屠夫既然认识他外爷,张瑾就知道这人说得绝对不会假。只是猪头肉没买到,他可以想象外爷知道后的失望,,家里的大人都喜欢吃猪头肉下酒。
没办法最后花了三块钱买下了猪下水。这东西做好了,外爷也喜欢。
买了肉,转身就赶紧去买鱼。只是没想到的是今天鱼也卖的快,鱼贩子那边都已经在收摊子了,还好多人都在惋惜没买到。
旁边倒是还有一位端着盆蹲在一边的,据说是自己钓的,可是一看那盆里一条至少五六斤的鲤鱼和一条四五斤的黑鱼。很多人都转身走人了。没办法鱼太大了,就算比肉便宜了一半价钱,可那个头买下来真不如去买几斤肉了。
而且因为是钓的,鱼已经有些半死不活了。这要提回去绝对是死的不能再死。
张瑾兄弟几个站在那边纠结,按照他们这边的风俗,家里来了客,桌上要是没鱼只有肉,不说菜色会显得单调,也会显得主人家很抠门。
“老二,要不我们买一条让老板杀了,再买包盐腌一下?”张君宝给出了主意。
一边的小贩闻言也掺合道:“小伙子,我这鱼现在还是活的,杀出来绝对新鲜。你看,要是你两条鱼都要是话,我给你算两块钱一斤行吗?不说我这鲤鱼平时都是三块钱一斤,我这黑鱼到过年的时候也得买个四五块。”
不管什么时候,市场上的鲤鱼和黑鱼价格都是绝对高于鲢鱼之类的。这老板之前和旁边鱼贩子一样,鲤鱼卖三块钱一斤,黑鱼四块钱一斤,结果别人一问就转身走人。后来降价两块五块钱一斤,也多是问问价调过头就去买鱼贩子的鱼了。
这位一看就是没怎么做过生意的,本来想得也是把鱼卖了再去买点肉的,眼看着鱼贩子的鱼都买完了,只能再降价。要不再等卖不出去,或者卖出去了,卖肉的肉卖也要完了,那他就白忙活了。
“你这鱼都快死了还想两块钱一斤?人家刚刚那鱼才□□毛钱一斤。”张文豪撇嘴。
小贩一脸苦笑道:“这鱼和鱼不一样啊,那鲢鱼是便宜,可他全是刺儿啊!”
“搞得好像你这鱼都没刺儿似得。”张文豪嘀咕。
张君宝听到弟弟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