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晚清之乱臣贼子>第六百三十七章 疲兵战术?
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帮着荣禄一起给宝鋆出谋划策,操办各项具体防务,布置守城兵力和安排预备队,调运各种各样的守城物资上城备战,赶造简单实用的守城器械,出榜安民鼓励百姓参与守城,用自己的丰富军事经验帮助初上战场的宝鋆和荣禄少走了无数弯路,也很快就把济南城防布置得井井有条,毫无遗漏。

除此之外,和骆秉章一起收集研究过吴军战术习惯的刘蓉还因地制宜,早早就建议宝鋆派遣士兵用沙包土石堵死了最容易受敌的东门齐川门和南门历山门,不给吴军直接炸开城门进城的机会,又在北门会波门和西门泺源门内部准备了足够的沙包,随时可以彻底堵塞城门。同时为了谨慎起见,刘蓉还又建议宝鋆派人在西北两门的瓮城之中埋设地雷,以此防范吴军突破瓮城外门,直接威胁到内门安全,给清军士兵堵塞内门甬道争取足够时间。

吴军的攻城战术只有一个让刘蓉比较头疼,就是直接在城墙上凿洞埋药引爆,因为此前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和亲身体会过这种战术的缘故,刘蓉是打破脑袋就想不明白吴军怎么能在短时间内在坚硬的城墙上,挖出大小足够的爆洞,埋进动辄数百斤上千斤的火药直接炸塌城墙?所以对此毫无经验的刘蓉自然也就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和手段,有力的防范和克制吴军的这一战术。

还好,刘蓉还有个得力的帮手叫荣禄,在和荣禄讨论到这件事时,荣禄没盘算多久就说道:“对于吴贼这一手,我们只能是用火攻,让城上的人加强防范,发现吴贼在城下挖墙,我们就马上扔泼过火油的柴草和火药烧,好在我们的火药十分充足,济南城里又全都是老房子,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挖屋基老墙砖熬硝,硝粉直接装进枪管里是打不远,可是用来引火也足够了。”

盘算了一下发现也只有这个办法,刘蓉便点了点头,说道:“也只能是这样了,好在济南城墙我们今年才修补过,吴贼想要直接挖出一个可以炸倒城墙的大洞,也不是那么容易。”

忙碌准备间,吴军偏师的前队和主力也已经先后赶到了济南城下,结果让老军务刘蓉十分诧异的是,吴军放着地势开阔又民房百姓众多的济南南郊不去搭理,竟然把营地选择在了济南的西门泺源门外,还是在泺源门西北面的五龙潭和趵突泉之间立营,并立即在那个位置的城墙近处加固地面,修筑防炮工事,象是要在那个位置建立火炮阵地,直接轰击济南城。

“吴贼怎么选择在趵突泉和五龙潭之间立营?还在那里修筑挡炮土墙?他们打算从那个位置直接发起攻城?”第一次上阵的荣禄也看出不对,惊讶说道:“可那里地势不够开阔,难以展开兵力啊?还有,那里的护城河比较宽,又有五龙潭和趵突泉拦路,吴逆贼军的进兵路线宽度不够,只会让他们攻城时束手缚脚啊?”

“难道说,吴贼又想玩声东击西?佯攻泺源门北岸,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乘机又偷袭我们的城门?”

惊诧之下,荣禄和刘蓉还一度都生出这样的怀疑,不过为了谨慎起见,荣禄和刘蓉还是马上就建议宝鋆补强那里的防御,除了补强守军兵力之外,又匆匆给那个城段增设了十门远程重炮,架在城上正对吴军大营,时刻防范吴军出兵来攻。

…………

看看吴军这边的反应,虽然是在城下远处,然而清军搬运大炮上城,部署到自军准备发起进攻的墙段,这么大的动静仍然还是无法瞒过吴军斥候的眼睛。然而消息报告到了正在与何庆涵制定攻城战术的吴军偏师主将胡怀昭面前后,战场老麻雀胡怀昭却是不惧反喜,还哈哈大笑道:“搬运大炮上城?搬运大炮上城?宝鋆老儿,你真的嫌帮我的忙还不够多,还要再给我帮一个大忙啊!”

大笑之后,胡怀昭当场决定收下济南清军拱手送来的这份厚礼,马上派人传来了两个新兵营的营官,让他们各自率领几乎全部由新降士卒组成的本部营队立即着手准备夜战和一些必须之物,只等天色全黑后就轮流依计行事。

冬季昼段,还没等吴军的营地防御工事建立完毕,济南一带的天色就已经全黑,觉得吴军远来疲惫,不可能连夜发起攻城,济南城里没有当值的清军将士也安心的逐渐进入了梦乡。然而到了二更将至时,泺源门北城段的清军却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了密集枪声,还有铜锣声和呐喊声,值守这段城墙的清军副将衲苏肯赶紧一跃而起,举起望远镜细看,却见远处的旷野中火把寥寥,隐隐可以看到许多人影,衲苏肯也没敢犹豫,马上就吼道:“贼军来了,鸣锣报警,火炮准备!”

报警铜锣敲响之后,这个城段的清军立即进入了戒备状态,十门远程大炮和射程不远的劈山炮也纷纷装药填弹,安装引信,之前曾经有火把晃动的那个方向则很快再次出现火把,再次让清军看到了吴军士兵的密集人影。衲苏肯也不迟疑,又大吼道:“瞄准吴贼队列,开炮!”

轰隆!轰隆!十门能够打到那个位置的清军重炮先后开火,轰出十发炮弹猛轰吴军人影位置所在,那个位置也马上就传来了炮弹落地的弹跳声音。但是很可惜,吴军的几支火把却先后的迅速消失,让衲苏肯等清军将士无法看清楚炮击效果,

曾经在胶东鲁南一带与太平军、捻军多次交手,衲苏肯的战场经验也十分丰富,不敢过于的浪费弹药,仅仅只是让炮兵又打出了一


状态提示:第六百三十七章 疲兵战术?--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