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晚清之乱臣贼子>第六百四十七章 荒唐时代

但凡有半点办法,鬼子六恭王爷就绝对不会对从京城主动来投的八旗满人过分到这个地步,既装做不知道清军士卒抢走这些同族满人的活命口粮,又让自己的卫士动用武力逼迫这些八旗满人远离自己的临时王府,为此还闹出了好几条人命,可是没办法,鬼子六只能这么做。

把鬼子六逼到这个地步的关键原因当然是粮食,天津一带的土地是以盐碱地居多,粮食产量小得十分可怜,自给都严重不足,更别说是养活数量过半的直隶清军主力,粮草补给只能是完全依赖外部补给。之前情况还好些,两广和部分福建土地还在清军手里,好歹还能通过海路给北方送来一些漕粮,大部分送去东北养活苟延残喘的满清朝廷的同时,也能分出一些粮食来给鬼子六养兵安民,鬼子六勉强还能糊弄过去。然而到了闽浙两广的清军总督先后投降吴军之后,鬼子六也就彻底抓瞎了,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日子该怎么过了。

还好,天津城里好歹还有一些存粮,鬼子六还能支撑一段时间,同时慈安和慈禧那边也派人送来喜信,说是她们采纳了骆秉章的建议号召中原百姓大量移居东北之后,意外的发现关外的黑土地竟然异常肥沃,粮食产量十分喜人,去年秋收后的粮食已经勉强能够保证今年粮食自给,顺利的话今年秋收后就可以反过来输血给天津。

所以,慈安和慈禧明确要求鬼子六在天津努力支撑下去,争取保住天津这个与西洋诸国联系的门户港,也继续钉在吴军的海运咽喉之上,不给吴超越通过海路补给华北吴军粮草弹药的机会,消弭华北吴军进兵东北的危险。

严令在前,再加上好友宝鋆也保证会想办法从胶东半岛给天津送来些粮食,鬼子六这才咬着牙齿选择了继续在天津硬挺。可是要想鬼子六再象以前那样给满人发铁杆庄稼,鬼子六却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了,鬼子六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在战事即将到来之时,给这些同族满人一天施舍两碗清得可以照出人影的所谓米粥,以免彻底丧失满人民心,把同族满人彻底逼到了吴军那边去。

仍然还好,可能是因为饿得太厉害的缘故,恭王爷鬼子六开恩施舍的清薄稀粥,不但换来了许多八旗满人感恩戴德的声音,还导致了一些准备参与谋叛的满人变节,为了多领一碗稀粥就跑到施粥的满清官员面前告密,说是城里有人正在鼓动八旗满人造反叛变,接应吴军夺取天津,还出卖了两个聚众谋反的满人头目。

情况很快就被报告到了鬼子六的面前,鬼子六对此也十分的重视,马上就派人抓来了这两个不幸被同族叛徒出卖的倒霉满人严刑拷打,结果这两个倒霉满人也都是软骨头,挨了一顿皮鞭就象竹筒倒豆子一样的招了供,不但供出了许多同伙,还把士清已经带着书信秘密潜回京城与吴军联络的事也供了出来。鬼子六闻报大怒,立即下令全力追查,很快就抓到了许多准备叛变的八旗满人,还把士清留在城里当人质的大儿子也抓进了大牢里关押,士清在天津城里的同伙几乎为之一空。

铲除内奸的工作,天津清军倒是做得十分出色,可是在天津外围的战场之上,天津清军的表现就没有这么优秀了。在部分曾国荃军的帮助配合下,吴军江忠济从京城出兵之后,前后只用了五天多时间,就一举突破了天津清军辛苦营建的廊坊防线,逼近天津清军的北线防御支撑点杨村务。职守杨村务的清军大将张得胜无力抗衡,只能是闭营自保,吴军迅速在清军营地外建立起炮兵阵地,架起大炮猛轰清军的杨村务营地,虽然没舍得动用后膛炮和苦味酸炮弹,但实心炮弹和黑火药炮弹昼夜不停的连续轰击下来,张得胜所部还是感觉到难以招架,不得不赶紧派人向天津求援。

不是很懂军事,收到张得胜的求援信后,鬼子六当然是在第一时间召集陈国瑞、德春和哈丰阿等军队将领商议对策,结果会议上却出现了巨大的分歧,已经算是清军老将的陈国瑞坚决反对直接出兵救援杨村务,主张增兵杨村务以南的北仓,佯做救援杨村务适当牵制吴军,多少给张得胜分担一些压力,也等着接应张得胜的败兵撤回北仓,然后再坚守北仓,逐层逐次的抵挡吴军攻势,争取熬到吴军粮尽自行退兵。

与策略保守的陈国瑞截然相反,德春和哈丰阿这两个旗人大将却坚决主张直接出兵去救杨村务,一致认定杨村务营地坚固,张得胜的麾下兵力雄厚,足以牵制住吴军的作战主力,清军方面只要再出兵一支从背后杀来,与张得胜里应外合前后夹击,必然可以获得胜利,甚至有希望直接打退吴军对天津的进攻。

除此之外,曾经被老狐狸官文寄予厚望的旗人青年大将德春,还列举出了自己亲手收集到的吴军战况,证明吴军手中的苦味酸武器已经不多,江忠济军中的野战利器击针枪也数量不多,甚至没办法让区区一个营全部装备击针枪。所以德春不但认定自军与吴军江忠济部有一战之力,还直接这么说道:“王爷,退一万步讲,就算我们的援军真的不是吴逆贼军的对手,照样被吴贼杀退,但我们的援军可以大量消耗吴贼的快枪子弹、妖火炮弹和妖火掌心雷,吴贼被我们逼着用完了这些没办法补给的武器弹药,就算他们还能拿下杨村务,也没办法再来打北仓,更没办法来打我们重兵守卫的天津城,只能是乖乖退兵!”

觉得同族大将德春的话颇有


状态提示:第六百四十七章 荒唐时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