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盛唐不遗憾>第三百二十六章 火炮研制计划

长安与洛阳是大唐帝国,最为重要的核心城池,这两个城池之间足有七八百里,算是比较远的距离了。

皇帝每次出巡洛阳,都要在路途中耗费半个月,一来一回就是一个多月,两个城池间的商业运输车队,也需要同样的时间才能抵达目的地。

马车的运输量非常有限,而且,需要长途跋涉半个月,为了防备山贼土匪,还要有大量的护卫沿途保护,如此,运输的费用自然不菲,商品的价格自然也就飙升了,这大大增加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负担。

若要改变这种状况,必然使用新的运输方式,铁路便是最佳的运输方式,即便暂时还没有火车,马车改造一下轮子,在铁轨上行进,效率也能提高一倍,从而降低运输成本,让长安和洛阳两座城池的百姓受益。

洛阳城在隋朝的时候,是帝国的都城,隋炀帝杨广征发天下民夫,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此大运河有别于后世的京杭大运河,只是起始点没变,中间的位置却是在洛阳交汇。

如此,帝国东北和东南的大量物资,都可以通过水运抵达洛阳城,大大减轻了陆路运输的压力,降低了运输的成本。

唐代的诗人皮日休的一首诗写的好,‘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这首诗肯定了大运河对民生的巨大作用。

当然,隋朝灭亡是否真正原因,除了开凿大运河,耗损国力之外,还与三征高丽、世家争权等综合因素有关,并非只是因为开凿大运河,而且,大唐立国之后,为了显示自己替代大隋的合理性,自然要将隋炀帝贬低几分,所以,即便隋炀帝是为了民生开凿大运河,也会被说成为了自己的享乐。

这很明显是悖论,比如,有人说大秦帝国的灭亡,是因为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让老百姓怨声载道,难道修建万里长城也是为了享受,为了站在长城上看风景?很明显,万里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是国防目的,而大运河自然也只能是民生目的,皇帝巡视民生建设,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只是被故意黑化了而已。

当然,隋炀帝好大喜功,做事有些太急躁了,不顾帝国刚刚建立,国内还不稳定的现实,又是征发民夫开凿大运河,又是调拨大军三征高丽,又是重金打造龙舟等等,把国力耗空了,老百姓苦不堪言,从而一步步导致亡国。

若是不去三征高丽,仅仅开凿大运河,则大隋很有可能会是另一番情景了。

历史不可以假设,大隋朝已经完了,现在是大唐帝国的时代,而且,大唐帝国已经立国百年,国力已经足够雄厚,再加上李安带来的后世科技,完全有能力负担铺设铁轨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李隆基听完大喜,立即下旨道:“李侍郎近期,可与工部众人前往洛阳城一线视察道路,一个月后,开始铺设通往洛阳城的道路。”

“微臣领旨。”

李安与众工部官员一同命令。

由于铺设铁轨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而且,李隆基也已经下定决心,为此,自然没有任何一位大臣提出反对的意见,新的铁轨项目,顺利获得通过。

接下来的宴会,就是喝酒和欣赏歌舞,并互相恭维,谈论一些高兴的事情。

天色晚了之后,李安与众大臣,被安排在温泉宫内歇息,而李隆基则带着杨玉环去华清池沐浴,洗个热水澡再睡觉,这感觉自然比直接睡觉舒坦的多。

不知是换了地方,还是怎么的,李安居然有些睡不着,于是,只能躺在床榻上,思考接下来该发明点什么。

大唐现在是天下第一强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挑衅大唐,但唐军面临的对手比较多,四面八方都是敌人,虽然铁路铺好之后,唐军的战略机动能力会获得极大提升,但使用落后的冷兵器,仍旧难以对周边的敌人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吐蕃这样的高原国家,是很难用冷兵器征服的,而且,冷兵器对抗,双方的伤亡都会很大。

火炮的研制,似乎应该提上日程了,毕竟,黑火药已经开始量产,既然有了黑火药,当然要造火炮了,这样黑火药的威力才能更好的在战场上体现出来,从而让敌人闻风丧胆。

关于火炮的铸造,李安还是知道一些常识的,只要将最基本的思路告诉军器监的相关人才,完全可以造出可以使用的火炮,李安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造出来。

利用整整一个时辰的时间,李安将关于火炮的各种知识,以及图纸和技术参数,全都写在纸上,并不断的修改,以保证军器监的人能够看得懂。

夜半之后,李安才困乏的睡下。

第二日上午,在吃完早饭之后,李隆基与众大臣,再次乘坐五节车厢,沿着另一条并行的铁轨,返回大明宫。

由于来的路上,并没有经受颠簸之苦,昨晚又泡了个温泉,李隆基的气色显得非常不错,杨玉环的气色更是红润无比,显然,昨夜被李隆基宠幸过。

在上车之后,李隆基赔了杨玉环一段时间,然后便走向第二节车厢,坐在后半节车厢里。

“把李侍郎叫来。”

李隆基下令旨意。

很快,李安从第三节车厢走了进来,其实,都不需要通传的,毕竟,李安所在的第三节车厢,与李隆基所在的第二节车厢,仅有就隔了一步之遥,在李隆基说话的时候,李安都听见了。

“陛下有何吩咐?”

李安恭敬的询问。

“李侍郎,请坐吧!”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六章 火炮研制计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