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也导致了好多的不公平事件,比如考试的题目,有时候会是一些城市人看上去非常普通的物件,但乡下人没见过,心里没有完整的认知,从而在做题目的时候,很容易被误导。
比如,有的题目是一块手表,让做题目的人,写出手表显示的时间,这本身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题目,但题目的图片故意把手表给倾斜九十度,让显示日期的方格在最上面。
见过这种手表的人,自然明白这个方格所代表的位置是三点钟,但没见过的人,觉得这个方格在最上面,代表的肯定是十二点,从而一下子就把题目给做错了,让自己平白无故的失去了一个得分的题目。
离开杜甫的宅子之后,李安首先到了少陵原,这个地方的风景非常好,而且,混凝土公路一直修到了少陵原的顶部,因为坡度比较大,所以,上坡的路段非常的长,这样也是为了降低陡峭度,否则,车辆就很难开的上去了,自行车就更加不可能骑的上去了。
少陵原的面积还是比较大的,南北的长度足有四五十里,而东西的宽度则有二十里的样子,这个面积还是很可观的,若是完全依靠步行的话,绕着少陵原走一圈,估计一天一夜都够呛,按照古代的行军标准,一天也就行进三十里的样子,让大军绕着少陵原走一圈,那就需要三四天的时间,所以,仅仅是一个少陵原,都是参观不完的,而带着皇孙出来游玩,自然不能玩的太野了,所以,只能选择去几个地点玩耍。
还好少陵原上面有混凝土路面,车辆的速度足够快,否则,若是指望腿脚的话,爬到顶部就够呛了,就更别提欣赏风景和学习了。
李安并没有下车,就坐在上面沿着道路欣赏两旁的风光,看看哪里是最值得停留欣赏和教育孩童的。
在选择的时候,最基本的原则是不变的,那就是要充分考虑安全性,这是第一位的,在安全能够保证的情况下,才能考虑风景的优美和动植物的多寡。
后世的时代,少陵原几乎没有什么值得欣赏的地方了,密密麻麻的全是水泥建筑物,是一座标准的城市。
而在大唐这个时代,少陵园确实是十足的郊区,虽然也有房屋,但基本上都是猎户建设的临时住处,还有就是朝廷建设的亭子之类的遮雨设备,普通的老百姓很少会选择住在上面,毕竟,这个地方的地势太高了一些,取水不是很方便,人在上面是很难生存的,自古以来,人类的集聚区域,永远都是沿着河流的,只有沿着河流居住在一起,才能方便人们的生活。
种庄稼也是一样,是离不开水源的,若是老天不下雨,在少陵原上面种地就会造成颗粒无收,而在樊川这样的谷地就不一样了,就算没有雨水,河水也能把土地给灌溉了。
也就是说,樊川之类的低洼地属于高产的水田,而少陵原的高地属于贫瘠的旱田,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水田的收成,永远都要大大高于旱田,所以,有钱的人,都会选择购买水田,而对于旱田,都是穷苦老百姓的田产。
毕竟,好的田地都不够人抢的,有很多人未必能够分到好的土地,就只能选择旱田了,也就是所谓的靠天吃饭。
只要天气好,风调雨顺的,旱田的收成也是很有保障的,只有出现连续几个月不下雨的情况,才会造成旱田的绝收。
少陵原的顶部是平的,但也不是像水泥路那么平坦,只是总体上是平的而已,些许的高低其实那是难免的,上面的植被也非常的多,各种树木都有不少,野生动物也是很多的,尤其是野兔和野鸡这些小型的动物就更多了,大型动物在大唐这个时代就已经很少了,东面更大面积的白鹿原或许多一些,毕竟,随着长安城人口的持续增加,城池外面聚集的人口是越来越多了,很多穷人连城外的房子也置办不起,如此,就只好在高地安家了,这样成本会更低,而且,这里的土地也更加容易租借。
秋收已经过去好久了,所以,田地里啥也没有,只有一些不起眼的枯枝烂叶,看上去显得有些荒凉。
停车之后,李安在上面欣赏了一会风景,然后,看中了几块还算不错的地方,觉得非常适合带领皇孙们过来看一眼。
离开少陵原之后,李安又相继去了神禾原和白鹿原,神禾原的面积不算太大,而白鹿原的面积就大的多了。
在汉代的时候,白鹿原是汉代上林苑的所在地,属于皇家园林,是皇帝游玩和打猎的地方,普通老百姓是不允许随便进入的,就算皇帝不去游玩,普通老百姓也是不允许进入的,尤其是猎户和樵夫更加不允许进入,因为那里的一草一木和所有的野生动物都是皇帝一个人,普通人不能碰的。
这也许算得上是一种资源掠夺,皇帝一个人把所有的资源全都占有了,但同时,也是有一定好处的,那就是给附近的野生动物一个休养生息的好地方,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是不可能天天跑来打猎的,一年也打猎不了几次,甚至,遇到身体不好的皇帝,能连续十多年不去上林苑打猎,而普通的百姓也不能进入这里,如此,上林苑就成了野生动物的避难所了,凡是被猎人追捕的野生动物,只要逃入了上林苑,就代表彻底的安全了,猎人就再也不敢追击了。
能够躲在上林苑休养生息,如此一来,京城附近的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