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祭汉天>第三十五章 照应

为人鹰犬,起码还有鹰犬的价值,为了得用,主人也向来养得极好。

可为人奴隶,则死生之命,不过在主人喜恶之间,好用就顺手接着用;用不好,随意处置了,自然还有新的奴隶。

所谓汉军主将,其实也不过就是个奴隶群里的奴隶头罢了。

听着慕容令丝毫没有感情,也丝毫没有商量余地的下令,不管是上谷郡的陈克、还是代郡的林三石,都知道如果贯彻了这个命令,会是什么后果。

然而,还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留给自己吗?

“下去吧。”

慕容令不耐烦的摆了下手,两人连忙躬身称退。

主子的话,坚决贯彻,也就是了,无非是压榨那些早就习惯于被压榨的人——说不定办好了差事,自己的俾将军之位,还能往上挪一挪?

反正北地诸国,都是胡人的天下,哪个汉臣汉将不是这么做的?没什么道德谴责,也没什么心理负担。相比百年前的战乱不堪,如今这些胡人,起码还是照顾了汉人的生活、也保证了汉人的生产,若不是荒年,收成,也未必比汉家王朝少了多少吧?

是啊,似乎什么都没少。

只是少了一个身而为人的灵魂,与尊严。

只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并不值几个钱。

只是,我还幼稚的,想要坚持,不论在……哪个时空。

“嗯?”

看着李诚并没有动身的意思,慕容令眉头一皱。

虽然对于这李家的八千汉军,自己最是满意,但归根结底,也不过是支能用得更顺手的奴仆之军罢了。

很简单的一点,不要说八千建制,就算对半来说,四千建制的军队,也绝对是极为强大的力量!尤其北燕国土,也不过幽州一隅。

放在任何一个正常的大一统王朝,甚至超过百人的军队调动,都需要极为繁琐的手续和极为严重的责任。

然而在慕容令眼里,乃至在整个北燕朝廷的眼里,他们不像是八千名军士,而是八千个领了武器的民夫;或者说,就如同游牧骑士传说中的的一人三马一样,他们也不过是马匹一般的作用,是工具,而不是真正的人。

真正的人,该有着,自己的骄傲。

“敢问将军可是打算取道卢龙之北,直袭柳城,截断高句丽后路?”

只听“碰!”的一声大响,慕容令骤然拍案而起,一双瞪得溜圆的眼睛里,满是不可置信!

“少将军!”

门口的侍卫慌忙冲进账内。

“退下!”

慕容令暴喝一声,吓得几名侍卫不明所以的又迅速狼狈退出。但他的眼神,却一刻不曾从眼前这微微躬身低头的少年郎身上转开。

诡异的沉默,在帅帐中持续发酵。

一直以来,都以鲜卑皇族青年第一人自视的慕容令,竟是第一次,发现自己在一个不卑不亢的汉人少年身上,提不起半点优越感。

不论是对方的镇定,还是对方的眼力。

“这不是你该关心的事,做好探路的工作,就足够你忙碌的了。”

良久,慕容令才缓缓挤出这么一句话。

李诚的嘴角微不可查的轻轻一扯,随即又归于平淡:“卑职只是发现帐下或有一人通晓此间古道,想着建言将军或许会有裨益。不过既然少将军已有必胜之把握,卑职自然不敢多言,这就告退。”

“此话当真!?”

慕容令终于再也拿捏不住架子,忍不住脱口而出。

对于聪明人而言,过多的遮掩不仅没有意义,也是对他们自身智商的羞辱。刚才对三部汉军的命令,其实已经等同于承认了,自己对于行军路线的完全无知,这下再拿腔捏调的来句什么“虽然已有向导,不过你既然有心,就让此人来我军前听命”之类的话语,就太过可笑了。

什么领导权术,不过是后世一潭死水中,自以为漂亮的可笑招数。在真正的大时代中,在真正璀璨的群英舞台上,唯有真实力、真洒脱,才是一个男儿最值得自豪的东西!

虽然胡汉有别,但在那个时代,确确实实,是有着一群同样璀璨的五胡英才,配得上逐鹿这片中原大地。

比如慕容恪;于公于私、于军于政,千古多少汉臣,也没有几个能及得上他的高度。

比如也梦想着,要成为四伯这般人物的,慕容令。

“此人何在?速速召来见我!”

李诚努力压抑着那一份快意,微微一笑。

“此人乃是卑职家将,名唤于禁,年少时曾走过一趟。只是时过境迁,为确保行军无误,已是独自前往勘探道路了。”

建安十二年,已然平定黄河以北绝大多数地区的曹操,为了彻底剿灭袁氏余孽,亲自统军,由邺城出征乌桓。

然而五月连日大雨,道路泥泞,乌桓军又扼守海滨,大军前进不得。曹操请得当地名士田畴为谋士,以其为向导,诈称回师,实则利用断绝两百年的旧道,走徐无,出卢龙塞,行军五百余里,经平冈,直逼柳城。

袁熙、袁尚与踏顿等人慌忙率军至白狼山迎战,被张辽领先锋一举冲溃,斩杀无数,收降二十万众!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的最后一战,也几乎是最精彩的一战。

而于禁,作为曹操极为信任的大将,自然也是参与其中;对这条古道,印象颇深。(正史上于禁是否参与辽东突袭,没有记载,这里是为了剧情需要)

只是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时代,究竟这条路如今是各什么模样,于禁


状态提示:第三十五章 照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