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抗战之无赖英雄>第118章 :艰难阻击(求推荐,求收藏)

战斗结束后,徐兵命令战士们打扫战场时,见还有很多地雷没有引爆,便要下令将那些没有引爆的地雷挖出来。明了如果大部队攻打潞城时,黎城的鬼子赶过来增援的话,那这些地雷还是可以用上的。

两人正商议间,潞城方面传来的激烈的炮火声,八路军主力部队在潞城的战斗打响了。于是于铁锁让徐兵派一些战士把在第一道哨卡处的伤员接过来,然后继续埋伏在此处,如果鬼子的援军真的势如破竹般冲了过来,那么这里的地雷阵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阻击作用。徐兵和第一组剩下的人前去支持袁长保所带的第二组,他和黄宝莲则继续带着第三组战士们去拔掉第二道哨卡。

于铁锁这次就很注意身份,虽然建议是他提出的,但是最终的命令是由徐兵下的。

安排好各自的任务后,于铁锁和徐兵一同出发。路上于铁锁又主动向徐兵因他擅自做主的事情而道歉,这时徐兵反而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他也认识到自己刚才在战斗中向于铁锁发火的表现略显小气了。

很明显于铁锁刚才的判断没有错,大部队确实没有及时的向潞城开火,而在第一道哨卡处休息的游击队伤员们也确实因于铁锁的临时决策而转危为安了。但因为抹不开面子,徐兵还是端着领导的架子说:“于兄弟,我批评你也是为了你好,毕竟我们是有组织纪律的队伍,我们做领导的就要为手下的战士们负责,幸亏你的临时决策是对的,万一是错的呢?那岂不是要耽误大事?好了,这件事就算过去了,你也别往心里去。”

于铁锁听完他说的话,笑着问道:“徐大哥,当官的感觉很爽吗?”说完他也不等徐兵回答,便拉着黄宝莲加快了脚步朝前走去,将徐兵摔在后边。徐兵突然听他这么说,一时半会没反应过来,仔细一想,又感觉有些羞愤起来。虽然于铁锁也给他面子,但是这个面子他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领受。

第二道哨卡处的鬼子人数和布置情况和第一道的差不多,有了打第一道哨卡的经验,于铁锁这次攻击就显得容易的多,他还是单枪匹马带着手榴弹和掷弹筒快速的接近敌人的火力点,然后用他扔飞镖的准头将手榴弹准准的扔出,最后在合适的距离内用掷弹筒轰掉了哨卡的兵营。战斗结束时,从黎城敢来增援潞城的鬼子已经和袁长保交上了火。

这次过来增援潞城的鬼子不光有卡车,还有大炮、坦克,所带的步兵人数也足足有两个中队之多。

他们的坦克走在最前面,卡车拉着大炮跟着坦克,步兵走在最后。当坦克压响了第一颗地雷之后,后边的部队马上停止了前进,在鬼子中队长的指挥下,他们扫雷的扫雷,警戒的警戒。丝毫没有自乱阵脚的迹象。

袁长保和徐兵静静的观察了鬼子的队伍和配置之后,都没敢轻举妄动,因为他们一旦暴露了行踪,鬼子的大炮立即便会朝他们开火,到时候同志们难免会伤亡惨重。

鬼子的工兵排除了几颗地雷之后,大半个小时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日军中队长看到这种情况后,情急之下叫来了机械师,让他们检查了坦克被地雷的损伤程度。虽然机械师不明白他的意图,但还是对坦克被炸的地方做了认真的检查。当机械师报告说这种地雷对他们的坦克没多大损伤时,中队长立刻下下令让坦克直接冲过去,将沿路的所有地雷压爆排除。

看着一颗颗地雷再未起到丝毫作用的情况下被坦克压爆后,袁长保和徐兵再也忍耐不住了,他们命令战士们将所有的掷弹筒全都瞄准坦克,一起开火。

一轮炮击之后,坦克还在缓缓前行,似乎并未受到损伤。

这时于铁锁带着第三组的战士们赶了过来,看清形势后,于铁锁在和徐兵袁长保简单的商议之后决定,先不理会坦克,先打掉敌人的大炮和卡车再说。

此令一出,几十颗手榴弹和掷弹筒的炮弹纷纷向卡车和大炮落了下来。瞬时间轰响不绝、火光冲天。日军阵营中的炮兵们在密集的爆炸声中全部阵亡。几门大炮和卡车也被炸的支离破碎、残缺不全。汽车烧起的熊熊大火照亮了整片公路,坡下的日军被明显的暴露在火光之中。

中队长见自己的炮兵受到攻击后,马上命令士兵们全力反击。并命令坦克调转炮口,朝八路军埋伏的方向轰来。

被鬼子坦克的几发炮弹打过之后,十几个战士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伤亡。与此同时日军队伍中所有的鬼子也都向坡上的游击队员们发起了猛攻,扔手榴弹的、用掷弹筒轰击的接连不断此起彼伏。整个山坡都被这几百号鬼子覆盖着,他们一边攻击一边朝坡上冲来,这种打法分明是想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战斗。

坡上的战士们虽然占着有利地形,但毕竟势单力薄,面对近两倍于己方的鬼子们疯狂的进攻,我方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看到这种情况,于铁锁斩钉截铁的对袁长保说:“袁大哥,徐大哥,咱们不能这样打了,这样会吃大亏的。你们带着战士们先向前撤,等我在前面收拾了鬼子的坦克之后我们再跟后边的鬼子们好好打一场。”

“你有办法对付鬼子的坦克吗?”袁长保有些疑惑的问道。

“现在我没时间跟你们解释,把炸药包给我,我去把坦克给炸了。”他说着就从一名战士的手里接过炸药包。他刚要冲出去,黄宝莲一把拉住他的胳膊说:“不行,你不能去,这样太危险了。”


状态提示:第118章 :艰难阻击(求推荐,求收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