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抗战之无赖英雄>第121章 :掩护撤离(求推荐,求收藏)

于铁锁笑着说:“不用了,我在哪里赤掘友美才能跟到哪里,这样我才能引开他们。你们放心吧,我不会跟他们硬拼的。咱们在西掌见。”

“可是……”黄宝莲再要说什么,徐兵打断了她说:“宝莲,你就别争了,于兄弟说的有道理,他在哪里赤掘友美肯定会跟到哪里,这项任务比较危险,多一个人去就多一份危险,你还是跟我们一起撤离吧!”

徐兵说完,也不管黄宝莲同不同意,就拉着黄宝莲带着队伍去组织村里的老百姓转移了。于铁锁带着王大柱和四连的一百来个战士,朝西火方向迎了上去。

他们来到西寺山脚下,也就是当年袁长保袭击麻生的地方,在那里设下埋伏,等着赤掘有的到来。此时的战士们都多多少少有些紧张,因为他们从来没有面对过十倍于己方的敌人。

一个连要拖住日本人一个大队,这时何等悬殊的实力差距啊!虽然他们经常把视死如归挂在嘴上,但是当死亡真正来临时,他们多多少少还是起了胆怯之心。

于铁锁看到这种情况后,笑着说:“兄弟们,你们怕了吧?说实话,我也有点怕,最主要的是担心我死了之后我媳妇会伤心。但是,怕有用吗?我们怕了,小鬼子就不会来打我们了吗?常言道: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只要我们能豁得出性命,该怕的不是我们,应该是小鬼子!至少我们死后还能埋在自家的国土上,还会有人纪念我们,但是小鬼子呢?他们死了之后就永远回不去了,即使他们的亲人想给他们上柱香,也找不到地方。你们说,是咱们跟小鬼子谁更有优势?

“我们!”战士们齐声喊道。

于铁锁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没错,我们占尽了优势还有什么好怕的?该怕的是他们。

所以等一下鬼子来了,都给我卯足了劲打,为大部队撤退争取时间。即使我们都战死了,也要多拉一些小鬼子给我们垫背。”

他说完之后,战士们的状态好了很多,于铁锁就是他们的主心骨,无论到什么时候只要有于铁锁在,他们都会信心倍增、迎难而上。

大约五分钟后,赤掘友美没有出现,而出现的是一支小股部队,很明显他们是来前边探路的。等到他们进入埋伏地点之后,于铁锁下令开了枪。

王大柱见这支队伍明明只是过来探路的,他都能看的出来,于铁锁作为领导不可能看不清这点。而一般来讲伏兵遇到先遣部队时都应该按兵不动、诱敌深入才对,可这次于铁锁却偏偏选择了提前暴露,这让他是在想不通。于是疑惑不解的问道:“于大哥,这只是鬼子的先遣部队,是来打探情况的,我们干嘛要打他们呀?这不是把我们的行踪提前给暴露了吗?这样赤掘友美还怎么中埋伏啊?”

“先别说话,先以最快的速度干掉这十几个鬼子再说!给我瞄准了打,速战速决!”于铁锁说着,便一枪一个的连续打死了好几个鬼子。一分钟内便结束了战斗。

这时于铁锁命令一些战士们迅速的打扫战场,并把十几个鬼子的尸体向东拖动了近百米,然后用树枝拨乱尘土掩盖了血迹。

做完这一切后,于铁锁看着实在忍不住想问原因的王大柱,笑着说:“你忘了我们这次行动的目的了?我们是来诱敌的,不是来歼敌的,就凭我们这点人,怎么跟赤掘友美那娘们儿的上千号人打?所以我们能杀多少就杀多少,既然这十几个鬼子送上门来了,那我们就尽快将他们收拾掉。鬼子们听到枪声后就会知道前边有埋伏,在他们摸不清我们埋伏人数的情况下,他们会放慢速度加倍小心前进的。这就为我们的大部队和老百姓的转移争取了时间。”

听完于铁锁的解释后,王大柱默默的点了点头后继续问道:“那你为什么还要让我们的战士们将刚才打死的鬼子尸体向东拖上百米呢?”

“这还是为了迷惑敌人呀!”于铁锁自信满满的微笑着继续说道:“鬼子是从东面过来的,我让兄弟们把尸体拖到东边,是为了让鬼子们觉得伏兵就埋伏在尸体周围,等他们搜过之后发现没有伏兵时,就会以为他们的先遣队只是遇到了小股伏兵的偷袭,而且在打完之后已经逃走了,这样他们就会放松警惕快速前进。等他们到我们这里时,我们还可以打他们个毫无防备措手不及。”

“妙啊!于大哥,你太聪明了,这样我们不但没有暴露行踪,还白白干掉了十几个鬼子。真是太好了!我真是越来越佩服你了!”王大柱表露出满脸钦佩的表情夸赞这于铁锁。

“佩服吧?嘿嘿,以后多学着点……”于铁锁毫不客气的自夸道。

他们说着话时,赤掘友美果然小心翼翼的向西走来,当她发现路上的十几具尸体时,也如于铁锁所料,立刻停下脚步严密戒备,并在尸体周围仔细的搜索了一番。在没有发现伏兵后,立刻命令部队快速向西前进。

以为危险以解除的赤掘友美带着一个大队的兵力正在快速行进时,突然遭到了不明武装的袭击。由于天黑,她又摸不到情况,所以不敢贸然攻击,只能命令手下就地找隐蔽点并还击。

因为于铁锁要给赤掘友美造成遭到了主力部队袭击的假象,所以一开始他就让队伍狠狠的打,一时间,火力全开,喊杀声四起。战斗打的异常激烈,敌我双方在枪林弹雨中各有死伤。赤掘友美也确实如于铁锁所想,从火力的猛烈程度判断出,跟他们交火的是这


状态提示:第121章 :掩护撤离(求推荐,求收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