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青春校园>古玩大家>第七十六章 皮影戏

第七十六章皮影戏

潘家园游客熙熙攘攘,频乱噪杂的声音不时传入名叫多宝阁的店铺内。

尹洛雪沉思半响,轻咬嘴唇道:“莲花池白云观有一柄三宝玉如意,供奉时间超过三十年,人气足,正适合小小使用,你去想办法把它换回来,如果白云观不同意,你就和他们说,只要肯拿出三宝玉如意,我会为他们测算一次,不收取任何代价。”

尹多宝一怔,略为担心的说道:“测算一次?不······不会出什么问题吧。”

“小麻烦,没什么要紧的。”

话一说完,尹洛雪轻轻摇头,不言不语,反身回坐在门口,在也不看桌面上香甜的食物,恢复到端庄看书的姿势。

好像那本厚厚的古籍,永远也看不完一样。

······················

一夜无话!

作为一个合格的,靠着古玩行当混饭吃的从业人,新到贵地,第一站当然要选择本地最为繁华的古玩市场。

一早上,两人喝着驴肉汤,吃着驴肉火烧,打听到古玩市场的准确方位,开着金杯车直奔目的地。

张毅很明白事理,并没有因为和苏仁关系好,就询问药酒和药丸的功用,好像做东西牵引的拉条,非常忌讳打听物件户的讯息。

老友的善解人意,让苏仁长呼一口气,心里暗暗感激,省去好一番善意的谎言。

因为不是节假日,所以保定的古玩市场并不繁华,店铺少,摊位多,老板们目光敏锐,端坐中央,目视如鹰,盯准来来往往的游客,暗自判断,这些人哪一个是鹰爪老手,哪一个是肥羊新嫩。

瓷器、书画、铜钱、木器,稀奇古怪的小件,假货多,真品少,在加上稀稀散散的游客,让人提不起丝毫闲逛的兴趣。

倒是当地特有的皮影戏,引起了苏仁和张毅浓厚的购买欲/望。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铜锣和拉弦二胡。

它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剪影、演唱,或配以音乐。在过去电影、电视等等媒体尚未发达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地位相当于现在深受喜欢的卡通动漫,或者是有声电影。

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京城人都叫它“驴皮影”。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

它是用牛皮、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受到外在环境以及兽皮材料质地上的差异等种种因素影响,皮影戏偶造型风格各地不同。

元代时,皮影戏曾传到各个国家,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其制作过程是:首先,将皮子泡制、刮薄、磨平,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

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绘画染色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忠良人物为五分面,反面人物为七分面。

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

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联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

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1平方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所以深受人民的喜爱。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人们会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

驴皮影,发源于华夏陕西,却极盛于清代的河北涿州。

像苏仁现在张望的地方,就是后面演,前面卖。

演的是戏曲,猪八戒背媳妇,卖的是制作精良,纯驴皮雕刻好的人偶物件。

有花鸟,有贵女,有官员,有抬着轿子的仆役,有长胡子的关公,也有奔向月亮的嫦娥,猪、狗、兔、虎,龙、林林总总的动物,更是让人挑花了眼。

机器雕刻,机器上色,所以价格很是便宜,苏仁一高兴,直接花两万大洋,按照批发价买了好几套,一是为自己摊位上增添些叫卖的物品,二是给小妹拿回去当做玩具。

哪怕最后卖不出去,镶上镜框,挂在自家墙上做为装饰也并不难看。

知道苏仁有伤在身,张毅很自觉的提着两个蛇皮袋子往回走,苏仁则灿灿的在后面跟着。

就在这时,和珅在一边招手急切的喊道:“主子,主子!那边的铜镜,那边的铜镜呀主子?”

苏仁精神当即一震,连忙上前小声问道:“哪个?”

“左边,主子您往左边摊位看。”

示意张毅稍


状态提示:第七十六章 皮影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