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黄巾张狂>第49节 好盐入味道

在坞堡被攻破的时候,坞堡的主人见势不妙,带着手下的心腹,从其他方向悄悄的溜走了。张狂又不想斩尽杀绝,以“穷寇勿追”为理由,放过了他们一马。

剩下的这些人,哪里知道什么机密要闻?除了问出这个堡主姓“张”,这座坞堡才新建不久之外,几乎就一无所获了。

如今张狂想起来,还真是有些后悔。

不过,就算这样,张狂也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现在要做的,还是“犒赏三军”这件事情。

坞堡的内部,有一块不小的平整空地,想来应当是收获季节,用来晾晒谷物的。除去负责执勤守望的百余天平军士卒,其余两千多人,都聚集到这片空旷的土地上。他们按照部队的编制,每个十人队聚坐在一起,在大地上画出了数百个小圈子。

这些出生在农家的青壮年,自然不会像有学问的士子那样讲究,随意的坐在地上,大声的喧哗着,谈论着即将开始的大会餐。有些人回忆起参加黄巾军之前的日子,竟有着不堪回首的感觉。

的确,当前的大汉底层民众,日子过得有多艰难,是来自后世的张狂,所难以想象的。套用一句后世的流行语,那可是真真正正的“起的比鸡早,吃的比猪烂,干的比驴多,活的比狗贱”!

唱这首歌的后世人,不要说与大汉的那些贫民相比,就是与古代生活水平一般的平民比较,双方的生活水准,也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这几个月以来,对这个时代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的张狂,就不止一次的想:

“生活在这样一个让人痛苦的环境下,如果不起来造反,还真的说不过去啊!”

所以,太平道这次“黄巾大起义”,虽然骨干都是太平道的信徒,然而参与者,却多半是丧失了自己土地的流民,和在官府与地方豪强的双重压榨下,生活不下去的贫民。

他们代表的这股力量,是已经对未来绝望的民众。这种绝望中产生的反抗,差一点儿就摧毁了整个汉室!

但是,张狂却也不希望,这样一股绝望的力量,将整个大汉江山给摧毁。

因为,这些缺少学识的民众,并不具备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能力。在他们的毁灭之后,留下的,只能是一片废墟。作为一个具备独立思想的未来人,张狂自然不会愿意,作为整个中华民族辉煌的代表的大汉,就此毁灭。

而且,无论承不承认,在当前的时代,士人,尤其是高门大族的士人们,才代表了这个时代最为高级的生产力水平。没有他们的加入,任何社会组织,都不可能成功的发展和壮大。

作为太平道的核心子弟之一,张狂清楚的知道,“大贤良师”张角本身,其实也是属于士人的一份子。他在发动“黄巾大起义”之前,可是想尽办法,拉拢各地的士子加入。就算在起义发生以后,张角依然试图与各地的豪强大族保持友好关系。

只是,伴随着起义人数的迅速膨胀,为了维持这支人数庞大的队伍,各地的黄巾军渠帅们,只好自作主张,掠夺地方豪强的粮食兵器,来满足军队的需求。

这样做的结果,才让地方豪强真正的推到了黄巾军的对立面。由之而来的,是对地方豪族们掠夺越强的地方,黄巾军扩张的速度就越快;然而这些地方的黄巾军,在汉室军队与豪强私兵的联合进攻下,覆灭得也就越快。

宛城的张曼成军,颍川的波才军,还有东郡的卜己军,都已经,或者即将走上这样一条道路。

而天平军由于对豪强大族的态度相对温和,在长达上千里的征途中,居然没有遭受到几次大规模的围攻。这个结果,除了天平军本身实力强悍,是块不好啃的硬骨头以外,与地方豪强没有死磕天平军的yù_wàng,也有很大的关系。

张狂一边思索着当前的局势,一边满意的看着眼前的部众。这两千余人的精壮战士,就是张狂以后参与汉末大战乱的资本。

近百口大锅分布在空地的人群之中,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其中,一部分是小米和麦饭的饭香,一部分则是猪羊的肉香。除此之外,摆放在一侧的数十口大瓮,也从敞开的瓮口中,飘出一缕缕让人垂涎三尺的酒香。

在这个时刻,表现得最为坐立不安的,却是典韦。这厮身材魁梧,战力惊人,不过胃口也是超乎常人的好。一般来讲,典韦平时一个人,就要吃掉四、五个壮汉的饭食。而且,这厮极为馋酒肉,常常对其他人说道:

“某家要是哪天没吃到酒肉,这一天做什么都没力气。”

然而,喜得典韦不但能吃,而且能打。所以,张狂还特意为他定了一条规矩,凡是加入了“重铠队”的豪杰,每天都有酒肉供应。

这样一来,想要报名参加“重铠队”的人,几乎挤爆了典韦的寝帐。而典韦为了避免太多人来与他抢酒肉吃,对这些报名者着实花了一番力气来考较。结果,直到现在,“重铠队”的人数,依然只有七十余人。

当然,在这一时刻,典韦并没有与手下呆在一起,分享酒肉。凡是百人长以上的头领,都在前排,有一个独立的食案。

食案上的食物,比起士卒所享用的,更加精致多样。除了煮熟的肉块,还有数种蔬菜搭配。甚至在作为半个客人的陈登的食案上,居然还摆着一盘鱼脍【生鱼片】。

陈登用筷子夹起一片鱼脍,用手指蘸了些盐末,看了一眼,不自觉的赞叹道:

“洁如玉,白如


状态提示:第49节 好盐入味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