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仙侠修真>剑断灯灭之时>第六百一十四章 无尽烽火(九)

“大人……顶不住了……张统领全军覆没,自己也阵亡了!”一名士兵满脸是血的跑过来大声叫道。

“大人,右翼防线崩溃了,元蒙鞑子进攻太猛烈了……”

“大人……后方出现元蒙鞑子,要被包围了……”

“道友……快走……”一名蜀山修士从空中坠落,满身插满了连弩箭矢,死前最后一句话就是对楚寻语说的。

“大人……”

“……”

楚寻语身中两支连弩长箭,索性躲过了要害,一支插在大腿,一支刺中肩膀,楚寻语大怒,斩断箭柄,自己的战马也中了两支箭矢,但所幸无碍,楚寻语身上挂伤六处,完全依仗修真者ròu_tǐ硬撑,左右四面皆是元兵,铺天盖地的元蒙法师从天上袭来,大量的汉人修真者尸体像下雨一样掉落下来,这是明军惨败的一刻。

此时朱元璋已经称帝,国号“明”,开始南征北伐,彻底清除元蒙鞑子在中原的势力,此役,就是徐达率领王师北伐,已经攻占元大都北平城猛进,与两位副将李文忠和冯胜一起,分左、中、右三路率领大军出击,结果徐达中军轻敌冒进,中了元蒙军队的埋伏,被困在蒙古草原上。

现在的楚寻语已经晋升兵部左侍郎,麾下有骑兵八千,修真者三百,作为徐达中军部的先锋一路杀向北方,结果中计被困,楚寻语率部猛冲,想要强行突围,无奈元蒙军队这一次准备充足,集中了所有精锐,楚寻语数次冲击都无果,反而死伤惨重,只得吞下又一次失败的苦果。

这一仗失利的原因有许多,很多年以后的今天,楚寻语和慕缘说起此事的时候,认为根本原因,归根结底还是“轻敌冒进”四个字,结果遭到了元蒙军队的暴风雨式的强力反击,成为徐达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次败仗。

明朝开国以后,进行了大规模北伐,徐达任主帅,常遇春为副将,孙濛罄拜军门,麾下四十多位将军率领多股王师在中原大地进行肃清行动,经过在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和元大都北平的交手,元蒙势力确实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以至他们北逃,而后,常遇春率军调往南方南征,平定南方,孙濛罄带兵前往西北驻守居庸关,抵御甘肃的外夷,徐达坐镇北平,厉兵秣马准备则日出击,给予元蒙王朝最后致命一击,就是这一次,徐达犯了致命错误。

徐达是大明开国功臣第一人,一生战功赫赫,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为人稳重,用兵有道,他的很多用兵策略被编入兵家典籍教育后人,这是对他莫大的殊荣与肯定。这些年经过中原的双方战争交手,元蒙势力已经退回北方,此时元蒙统治者内部潜伏的伽萨大师传来消息,此人也就是后来昆仑玉虚四子之一的段辰雨,他从元蒙统治者中探听出元蒙势力正在从草原上调集后方所有精锐力量,在近期将组织一场大规模反攻。听到这个消息,徐达错误的判断元蒙势力已无还手之力,所谓的调集所有精锐力量也不过是匆匆拼凑的土鸡瓦狗之辈,但是也不能让他们成型,于是决定率先出击,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抢先一步打乱他们的部署,才有了这次战役。

也因为如此,徐达中军中计被埋伏,陷入了绝地,元蒙势力这次召回了麾下所有残兵进行重新整合,共二十万,皆是彪悍的蒙古骑兵,而且全部是参战多年的老兵,只需要花几个月时间暗地里重新训练即可,此外,还整合了元蒙法师攻击一千五百余人,在蒙古草原上安营扎寨,等待后续力量到来。

这些年来元蒙势力在草原上新招募的兵勇还有三十万,配备了年轻的元蒙法师一千余人,训练了长达两年之久,本来是用来拱卫元蒙老巢的,经过商议,元蒙高层统治者决定也把他们投入到这次反击之中,因为这些年来战事连连失利,整个名族都陷入了低靡的气氛当中,太需要用一场胜利唤醒整个民族的士气了,而且如果能凭借这一次进攻夺回元大都,那么重新夺回天下也指日可待,所以,要反击,索性就做到底,彻底的将这一次战役规模扩大,举倾国之力,给予明军痛彻心扉的反击。

但是徐达的率先出击确实让元蒙势力很震惊,因为这一切都是暗地里进行的,严格保密,鲜为人知才对,不过现在也能不纠结于这个问题,既然徐达亲自出击了,而且纵深过长,有孤军深入之势,那么就给予顺水推舟、迎头痛击,直接吃掉徐达中军,甚至是……斩杀徐达。徐达是大明王朝的战神,如果他身死,恐怕两年之内,大明王朝的军队都会处于混乱状态,这对于元蒙势力来说则是反扑中原的绝顶机会。

徐达被困的消息传回应天,朝野震动,没想到元蒙王朝这次反击如此猛烈,而且根据伽萨大师传回的消息,元蒙后续的三十万人正在自西向东火速调动,移往战场,准备回合前面设伏的二十万人一举歼灭徐达,朱元璋火速召集所有人大殿议事,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援救徐达所部。

徐达本人在进军进入埋伏圈的时候就已经敏锐的觉察出不对,立刻命令大军停止前进,原地安营扎寨,挖好防御工事,然后让楚寻语带着八千骠骑先行一步往前方打探,同时派出哨骑火速传令左、右翼的李文忠和冯胜向自己靠拢,结果元蒙军队此时果断发起突袭,沿途提前布置好的伏军同时发难,将徐达所部拦腰切成几段,楚寻语所率骑兵被困在前方,李文忠和冯胜也遭到了攻击,严


状态提示:第六百一十四章 无尽烽火(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