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历史咨询商>第一百一十章 墨羽(下)
p>听完胡开的汇报,李世民点了点头,他其实对南方的局势多少有一些的了解,虽然没有墨羽这边知道的内容详细,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在大方向上的判断。

根据隋军跟夏军之间对江淮归属的明争暗斗,这两个势力之间的合作关系只怕是很快就会结束了。

此时天下就像是三国时期的情势一样,唐军虽然不是曹魏,但是隋军和夏军却扮演起了东吴和西蜀的角色,联合起来讨伐唐军,甚至将唐军逼迫的难以东出潼关,原本在他的计划之中,他是想要迅速的攻占洛阳的,但是现在看来,想要进攻洛阳只怕是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行,目前没有这个条件,不过如果这合作的双方之间的矛盾激发起来,导致他们的合作关系破裂的话,那形势就不一样了,到时候说不定他就能够带兵东出潼关,向洛阳方向挺进。

为此他需要好好的谋划一番,恰好刘文静这个时候也在这里,于是李世民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来了之后,刘文静马上表示赞同,然后两人一起参考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采取离间计,离间计首先就是要散布谣言,为此他决定派人去河东和河南一趟,让这些地方的墨羽成员发动起来,只要谣言一起,就算是他们自己不上当,但是民间的那股氛围却会让很多人都上当,而这种氛围也会影响到上面的决策,然后他们再派人去江淮一带,趁机挑拨双方之间的矛盾,最好是让他们爆发冲突,如此一来,这事情多半是成了。

大的方向上是这样的,但是这个计划当然不晚上,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无论是李密还是窦建德,这两人都不是傻瓜,他们手底下的能人异士也不少,如果事情做得太简单了的话,多半就会被他们一眼识穿,那到时候做这些事情就没有什么作用了。

不过对于突然出现在江淮一带的这一股神秘的势力,李世民和刘文静都很有兴趣。

“那江淮一带专掳人口的那些人到底是什么人?你们有什么头绪吗?”

李世民对这件事情比较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对方只要人口不要地盘,这说明什么?说明对方的手中有大量的土地,但是缺少人口,或者说是缺少奴隶,缺少劳动力,所以才会想到要用掳掠这种办法来解决问题。

事实上战争对整个国家的人口损害是非常大的,隋朝时期人口其实一直都很多的,立国支出便已经有六百多万户,而到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人口增加到了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湖,有四千六百零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人,而到了唐朝立国的时候,人口数量锐减,武德六年,唐朝的人口统计发现全国只有200余万户人口,超过四分之三的人口都在战争之中损失掉了。

而隋朝时期,由于南北朝的影响,大量的人口都没有入户,因此其户籍人口数量并不准确,根据史学家的推测,隋朝巅峰的时期,也就是大业五年之大业八年之间,其人口数量高达6900万人,这个数字比盛唐士气的最高人口还要多,要知道唐朝历经了贞观之治以及开元盛世之后,其人口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也不过才六千万人,这说明经过了一百多年,唐朝的人口还没有恢复元气。

由此联想到了一个问题,同样是由盛而衰,而且是急转直下,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导致的人口锐减,使得西晋统一全国的时候,其人口数量不足东汉的七分之一,全国人口只有八百余万,人口少国力自然就弱,北方的大片土地没有人烟,由此导致的是关外的游牧民族的内迁,最终导致了五胡乱华,说起来五胡乱华的直接诱因是八王之乱,倒不如说是黄巾之乱和三国混战所导致的国家实力的巨大下滑。

“启禀殿下,墨羽在江淮一点的细作也曾经探查了一下这个情况,发现这些人似乎是来来自海外的某个地方,他们操着一口标准的官话,但是却自称是来自于海外的蓬莱仙岛,说他们那里有大片的肥沃土地等待开垦,只要人们愿意过去,他们就提供农具和房屋,甚至还可以提供耕牛,而且还宣扬他们那边生活富足,没有战乱,不用担心绿林豪强以及土匪响马的骚扰,是一片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写世外桃源的时候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人演三国演义,说董卓在洛阳乐不思蜀,呵呵,我赶紧想了一下,陶渊明确实是东晋人,出现的比唐朝早)。”

“蓬莱仙岛?”

李世民跟刘文静对视一眼,彼此的眼中都很是奇怪,这种地方难道真的存在吗?

“那后来呢?你们是否安排了人手上去随着那些被掳走的人一起出海?”

胡开苦笑了一声,说道:“殿下明鉴,卑职确实是让他们这样做了,只是那些派过去的细作自从出了海之后就再无音信了,倒不知道是他们的行踪被对方有所发觉还是这些人真的是在某一个很偏远的岛上,就连那信鸽都难以逾越那大海!”

胡开这样说着,屋内的三人都是一阵沉默,信鸽是这个时候为数不多的几种可以远程传递消息的工具,而另外一种就是走陆路的快马,这种传递途径必须要是安全的路径,这个时候大家的实力纵横交错,从敌占区想要运送情报回来,采用这种方式显然是不行的,而信鸽就变成了唯一的方式了。

信鸽训练起来倒也不算是很难,而且它传递信息的距离很很远,最远可以达到六百多公里,到了后世,最远的超远程信鸽甚至可以超过1500公里!

墨羽内部有人专门训练信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章 墨羽(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