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青春校园>通灵杂货铺>第067话:进村,进门

小娟一路带着林长风朝村子里回,这村子叫荷花村,还真巧了,好像就是之前那被李隆旗撞了的姜商周和姜姗家所住在的村子。

荷花村离着油坊镇的镇中心也就是油坊中学那块并不太远,走路的话也就只需要十几分钟的路程,这是一个规模也不小的村子,因为村子的正中央有两处不相连的荷花塘所以被人叫做荷花村。

荷花村里的居民大都是围着村子里的两处荷花塘而居,村落的布局因为没有经过规划,村民大都是随意的建房,所以看起来格局显得有些很凌乱,这几年因为农民工返乡盖房潮的兴起,荷花村里也不能免俗,才刚走近村子口就看见几家还没建成的三层高楼房架立在那里,上上下下都有留守在家帮忙干活的人在忙碌。

现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乡村里已经流行乡下到了适婚年龄的但凡没有上学考学的农村男的都必须先盖房才能结婚,有的甚至是还要的要有房有车,而且不光结婚的前提的有房子,彩礼方面更是一年比一年高,一家攀比一家,什么百里挑一,三斤一响,万紫千红一片绿,都被人当做顺口溜来调侃了。

林长风虽然很久没再农村里待了,但是这些顺口溜农民百姓调侃的话也是早有耳闻。也曾看过一些本质性的评论说是随着市场的自由开放和农民对市场参与的深入,全国性劳动力市场和全国性的婚姻市场逐渐形成,同时全国性的阶层分化也已经出现。

面对着阶层分化和社会地位竞争的压力和焦虑,对于女性而言,婚姻的性质发生变化,婚姻由目的变成了现在的手段,即实现阶层竞争和向上社会流动的手段。村庄中最亲密的兄弟之间,充满了厚重的情感和责任连带,但市场参与日深的今天也同时被阶层分化的激烈竞争压力所撕裂。

很多时候,外出打工是她们逃避养育孩子的最好借口。在她们的思路和情感发育中,养育孩子的繁琐让她们苦不堪言,而过早外出对另一个孩子的伤害,根本就没有进入她们的视线。留守儿童缺爱的童年,让他们从小难以获得爱的能力,当他们长大到做父母时,这种爱的缺失并不会随身份的改变,有如神助一般的得以弥补。

爱的荒芜的代际传递,才是真正让人担忧之处。对比城市正常家庭孩子获得的关爱和良好教育,不可否认,另一种看不见的差距,已经将城乡差距的鸿沟越拉越深。但另一方面,因为多年在外的打工经历,很多农村年轻人一辈的价值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植入当下的消费理念。不论是穿衣打扮、结婚置业、还是日常起居,其风向标已经和城市孩子没有差异。

生命在他们眼中,并不具有特别珍贵的意义,活着,是卑微而麻木地活着,能够感受到的幸福纯粹来自生命本能和惯性,死去,也是理所当然的死去,在一个日渐寂寥而没落的村庄,这种无声的悲剧并不会引发人们心中的太多波澜。悲苦农民与生俱来的天聋地哑的悲剧命运,从来就难以从根本、整体上得到任何改变,多年经济发展的光鲜,除了让他们吃饱饭,并没有让其享受到和国家整体实力相当的体面和尊严。大城市的光鲜、城市有钱人的奢靡、成功人士的高大上生活,和同一片国土上的农村悲惨的处境无法产生太多关联。

所有的农民都本能地希望通过儿子进城改变家族的命运,可是所有这些努力都不过是复制电影上流行的‘你撤退,我掩护’的故事模式,留下来作为后盾的不堪一击,固然难免一死,逃脱者面对亲人的沦陷更加无能无力,也只能痛不欲生地仰天长嚎

在所谓现代化过程之中,农民已经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我再也不敢指望那些兄弟姐妹能够在继续现代化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明天的命运只会跟昨天的命运一样严酷。在大政府、小社会的境遇中,成为卑贱的垫脚石是弱势群体的唯一宿命。”

林长风有时候能看透这些,但是对此却只能冷眼旁观,他不是圣者,没有悲天悯人的大境界,这种宿命的轮回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代人所能改变。

所以当看到了这些人辛辛苦苦的把几年或者半辈子的辛血都堆砌在哪或许一年两年才只能住上一次的所谓高楼有面子的水泥大房子里,林长风也只能苦笑一声,转过头去跟着小娟继续朝前走。

跟着小娟进到村子里走了几分钟,穿过一片高高矮矮的房子,很快就到了小娟现在的也就是那赖子的家门口,家里没有人,大门紧锁着,赖子家的房子很破,这种房子应该是八九十年代盖的那种红砖瓦房,有小院子,门也是木头做的,而且其中的一个用绳子挂着,有一种虽是会倒的样子,大门锁着跟不锁没什么区别。

林长风一路都带着疑问,也不知道小娟为什么要把他带到她现在住的地方,如果按照姜勇的所说的情况,小娟一直受那赖子的虐待的话,这个时候小娟把他带回来不是自找麻烦吗?这村子里住的人这么多,人多眼杂,而且乡下一个村子的人全部都认识碎嘴子的还多,随便传两句到哪赖子的耳朵里,小娟还不有得遭受一顿毒打。

难道她不怕么?还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个时候看着小娟提着塑料袋去开门,林长风朝着周围看了看见不远处已经有人伸头朝这里张望,心里为小娟打起鼓来。

吱呀,随着小娟把门上的锁打开提着塑料袋的手往你面推了一下,大门被打开了,小娟走了进去,林


状态提示:第067话:进村,进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